生活報11月8日訊 今年供暖季以來,冰城污染天頻發,與去年同期相比,重污染天氣有所增多。自2013年冰城爆發大規模霧霾以來,省市環保部門為改善空氣質量,采取多種措施。然而,不少市民質疑,為何越治理,霧霾『造訪』次數卻越多呢?7日,哈爾濱市環保局副局長姚瑋晶對此進行了解答。
1問:多監測點爆表為何不提昇預警信號?答:預計擴散條件轉好會改善空氣質量
10月31日開始,冰城重污染天氣三級(黃色)預警發布。6日夜間開始,市區多個空氣質量監測點位『爆表』,為何截至7日上午,相關部門沒有提昇重污染天預警級別?
姚瑋晶表示,雖然沒有啟動重污染天氣紅色(一級)預警,但市應急指揮部已組織各成員單位按照一級紅色預警落實除機動車限行以外的減排措施。經環境氣象部門會商研判,7日陣雨,偏北風3-4級,擴散條件轉好,空氣質量將有所改善。采取應急措施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空氣污染,改善大氣環境,未對機動車限行,主要考慮緊急限行將加劇擁堵,增大機動車尾氣排放總量,既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還會加劇空氣污染程度。
2問:為何嚴格治理下霧霾天仍然頻發?答:氣象條件不利+秸稈焚燒集中
生活報記者了解到,自2013年爆發大規模霧霾以來,冰城嚴格落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在強化燃煤小鍋爐淘汰、強化燃煤管控、機動車污染治理、揚塵治理等方面都采取了最嚴格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為何冰城治霾多管齊下,今年供暖期重污染天氣仍然頻發呢?
姚瑋晶表示,重污染天氣的成因與氣象條件有著很大關系,目前正值氣象條件最差的時期。同時,供暖季來臨,大氣污染物排放大幅增加,加之近期受到秸稈焚燒影響,幾種因素疊加,導致空氣質量變差、重污染天氣頻發。一方面,哈爾濱市處於低壓前部,市區趨於靜風,風力較小,受暖空氣控制造成秋冬季的氣溫偏高,濕度大,不利於污染物擴散;另一方面,相比於去年,秸稈焚燒引起的輸入性污染較為集中,根據省環保部門污染源解析顯示,冰城霧霾秸稈焚燒貢獻率達10%以上,由此形成的污染氣團使污染物在市內快速累積,加劇了霧霾天的高發。
3問:城區不斷擴大
與霧霾頻發是否有關?答:污染物排放總量
遠超環境容量是根本原因
哈爾濱市主城區范圍不斷擴大,與霧霾頻發是否有關?據姚瑋晶介紹,近年來冰城城區面積不斷擴大,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環境容量與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成比例,這是近年來哈爾濱市區霧霾多發的最最根本的原因,環境容量的承載力遠低於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情況,不只哈爾濱市如此,很多城市都存在這個問題。
姚瑋晶表示,下一步,哈爾濱市環保部門將科學研判會商,加大執法力度,積極推動哈大綏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等。同時,哈爾濱市將建議建立我省與吉林省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統籌協調兩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加強統一規劃、統一標准、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氣的發生;建議省裡進一步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的鼓勵和支持力度,大幅提高哈爾濱市秸稈綜合利用率。
名詞解釋:環境容量
是指某一環境區域內對人類活動造成影響的最大容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