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依安縣委書記李擁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譜寫新時代依安發展新篇章
2017-11-10 15:35: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那鵬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10日訊(記者 那鵬翔)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為中國未來發展制定了藍圖,指明了方向。新藍圖已經繪就,新征程已經全面開啟。齊齊哈爾市依安縣委書記李擁軍在接受東北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學深,悟透,弄通,做實,依安縣委理論中心組、縣級班子和縣級乾部示范帶頭,通過各種方式,全方位、全覆蓋開展宣講活動,推動十九大精神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立足當前著眼實乾,迅速掀起了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以實際行動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從中獲得強大的思想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李擁軍說,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具體到依安縣的實際工作中,就是要堅持『陶瓷、食品、生化』三大主導產業發展定位不動搖;就是要推進脫貧攻堅精准化、特色農業產業化、產業項目集群化、城鄉建設生態化、民生服務便利化五大發展戰略;就是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乾,奮力開啟活力依安、和諧依安、幸福依安、美麗依安建設的新征程。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向貧困發起總攻、與貧困展開決戰的號角。脫貧攻堅貴在精准、重在精准,成敗之舉在於精准』。李擁軍說,依安縣有54個貧困村,在推進『脫貧攻堅精准化』戰略中,我們以強烈的使命擔當,以時不我待、恪盡職守的責任感,堅持標准,紮實工作,系好精准識別『第一粒扣子』,做到扶貧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等『六個精准』,確保真扶貧、扶真貧。我們堅持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脫貧的重要途徑,聚焦產業扶貧,大力扶持和引導龍頭企業、種養殖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未來三年通過推進『一畝種薯、百只鵝、千袋菌』工程,和貧困戶建立利益分配機制,拓展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增收渠道。同時,堅持保障標准,做好電商扶貧、金融扶貧,堅決做到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不落下一個貧困群眾。

  李擁軍說,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帶來了新機遇。依安縣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深入實施『特色農業產業化』戰略,堅持走『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品牌+互聯網』的發展路子,推動農業結構向特色產業和優勢品牌上調整,提出食品產業糖薯鵝『三增行動』,發展食用菌和瓜蔬等,堅持打產業牌、綠色牌、特色牌,促進農業提效、農民增收。

  李擁軍說,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近年來,我們堅持『陶瓷、食品、生化』三大主導產業發展定位不動搖,依據資源稟賦謀篇布局,上項目,補短板,配要素,聚動能,全力推進『產業項目集群化』戰略,要著力打造好『一區三園一中心』,即黑龍江依安經濟開發區,陶瓷產業園、食品加工園、小微創業園及糧食倉儲物流中心。在實施陶瓷產業『倍增計劃』中,堅持穩定建築陶瓷,大上日用陶瓷、工藝美術陶瓷、衛生潔具、特種陶瓷、工業陶瓷的基本思路,盡快補足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短板,努力把陶瓷產業打造成齊齊哈爾市四個10億級產業集群之一,初步建成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日用工藝陶瓷生產基地、陶瓷藝術創意研發交流中心、陶瓷包裝材料交易集散中心、日用工藝陶瓷實訓基地和面向東北亞、中亞及東歐的日用工藝陶瓷出口基地。要深入實施生化產業『新產品開發計劃』,在玉米淀粉糖、乙醇等新產品開發上力求再創出一條新路。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是建設生態文明,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依安縣穩步推進『城鄉建設生態化』戰略,完善德澤園、怡心園、植物園等休閑生態園建設。結合精准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全縣鄉村深入開展衛生整潔星、文明風尚星、孝老愛親星、誠信守法星、自強致富星的『五星新農家』評比活動,激發全縣上下熱愛家園、建設美麗依安的內生動力。加大對烏裕爾河—雙陽河濕地的保護,建立縣鄉村三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對河流保護實現零死角全覆蓋監管。努力為百姓創建一個天藍水清、花美樹綠的美麗家園。

  李擁軍表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我們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紮實推進『民生服務便利化』戰略,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在『放』上面,所有審批事項平均壓縮時限30%以上;在『管』上面,全面落實了『兩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增強監督效果;在『服』上面,深入推進了互聯網+政務,縣政務服務中心職能延伸到城鎮社區,讓信息多跑腿、百姓少走路;繼續發揮好政府便民熱線服務千家萬戶作用,進一步轉變政府部門和機關工作作風,打通便民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新目標、新階段、新任務,對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創新開展黨建工作,在開展機關轉作風、重行動、促服務活動的同時,深入推進黨建促脫貧『12345工程』,即力求建設一個好支部,掛好黨員、貧困戶『兩塊牌子』,打造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和幫扶責任人『三支幫扶隊伍』,推進黨建集智聚力、強基固本、頭雁領航、機制保障『四項行動』,評選『五星新農家』,以此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李擁軍說,廣大黨員乾部群眾正以依安一日不脫貧就食不甘味、依安一日不發展就寢不安席的工作乾勁,夙興夜寐,激情工作,用乾部的辛苦指數來換取貧困百姓的幸福指數,奮力譜寫新時代依安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