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6日訊(記者 包海多)他們是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工作的執行者、守護者和捍衛者,他們正言傳身教改變著服刑人員的人生。佳木斯監獄七監區二分監區分監區長張健喬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

學習業務知識的張健喬。
張健喬自2011年考入佳木斯監獄,至今已有6年,面對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工作,作為分監區最年輕的民警,又是領頭人,張健喬費盡了腦筋。他學習老民警的管理經驗,琢磨每名服刑人員教育改造的切入點。6年間,他轉化了很多堅冰似的服刑人員,被評為個別教育能手,許多老民警也為他豎起了大姆指。
溫情感化,做靈魂的挽救者
服刑人員朱某,與妻子離異後,因搶劫罪被判處無期徒刑。服刑期間,朱某父親患癌癥,無人照顧的孩子被民政部門送入佳木斯市兒童福利院。
現實的窘迫與不幸,加之漫長的刑期,使朱某整日精神恍惚,思想極不穩定。張健喬從朱某最關心的兒子入手,他時常去兒童福利院看望朱某的兒子,並組織民警為孩子捐款,給孩子購買衣服和學習用品。還將孩子寫給朱某的字條捎回來,以鼓勵和安慰朱某。
『你的孩子還小,如果你還有一絲愧疚和不捨,那就振作起來,好好改造,早點回家,到時還能發揮餘熱幫一把孩子,彌補一下你的缺憾。』張健喬苦口婆心地對朱某說。面對民警們的付出,朱某感受到溫情和關愛,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勇敢地、負責任地開始了改造生活。
觀察入微,做親情的牽線人
家庭和諧是鞏固教育改造成果的重要因素,張健喬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不光要改造好每一位服刑人員,更要讓他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昇。
李某,50歲,因妻子外遇將其殺害,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李某雖然沒有抗拒改造,但自尊心極強,從不主動與家人聯系,甚至不和寄養在妹妹家的7歲女兒說話。
張健喬發現李某終日沈默寡言,便主動找他談話,但多次話題引入李某都有意回避。一次探親會見過程中,張健喬敏銳地察覺到李某雖然全程沒有同女兒說過一句話,但他的眼睛卻深情注視著女兒,手也始終隔著玻璃與女兒的手緊緊重合在一處。張健喬深深感受到父女親情的那種不捨,於是請示領導在對李某家庭進行家訪後,安排了親情幫教,讓他的女兒走進大牆和父親李某進行一次零距離接觸。幼小的女兒說:『今後一定好好學習,長大賺錢給爸爸養老。』女兒稚嫩的話語徹底融化了李某那顆貌似冰冷的心。
張健喬還適時在生活上關懷李某。李某生病,張健喬一次次聯系監獄醫生為其診治,並將多次家訪中所得孩子成長的喜悅第一時間傳遞給李某。李某也變得日漸開朗,經常主動向張健喬匯報思想,現已步入積極改造的行列。
永不言棄,做改造的攻堅者
不放棄任何一個服刑人員是張健喬教育改造的宗旨。趙某,31歲,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又因違紀調轉過很多監區。2017年調入佳木斯監獄七監區後,經常無視民警的談話勸導,成了出名的『難題』。
張健喬接手趙某初期也很是頭疼,但他堅信趙某不會是一塊堅冰。經過了解張健喬得知,趙某是個孝子,但他的母親卻因為他的失足不肯原諒他。張健喬掌握情況後,驅車三百餘裡前往趙某母親家探視。苦口婆心地勸慰趙母:『我們家長能容許孩子小時候多次犯錯誤,為什麼不能給已成年的兒子一次改正的機會呢?我們警察不願放棄任何一個失足的人,也懇請您不要這麼輕易放棄自己的兒子。您的兒子現在已經心存愧疚,您何不以慈母心再包容他一次,再接他一次電話?』趙母聽後熱淚盈眶,並答應主動與趙某通話,早已等候在親情電話那端的趙某再次聽到母親含淚的勸語後,泣不成聲,母子間的隔閡就此消除,趙某也痛改前非。
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監獄人民警察,張健喬說,他不可能做出什麼聞名於世、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他和戰友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卻的確做著春風化雨般挽救失足人員的不平凡之事。
鏈接:個人簡介
張健喬,男,1985年11月出生,本科學歷,中共黨員,2011年9月參加工作,2015年12月任佳木斯監獄七監區二分監區長。2014年被評為監獄個別教育能手,2015年被評為監獄勞動模范,2016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