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大代表徐明輝在基層宣講十九大精神。
黑龍江日報11月20日訊 徐明輝是黑龍江日報全媒體新聞中心主任,是全省新聞戰線惟一的十九大代表。11日,周六,一直忙碌的徐明輝又一次啟程了。這一次,她是作為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小分隊的成員之一,到定點幫扶貧困村——明水縣樹人鄉對面城村,與黨員、村民、貧困戶面對面宣講十九大精神。善於文字表達的她,語境一下子從『書面語』轉換成『家常嗑』。在李殿屯貧困戶劉金貴家,她與村民交流:『鄉親們,在報告中找到自己了嗎?』『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下一步肯定有具體的安排,您就放心吧!』
從機關到田野,從紙面到講臺,黨代表走到哪裡,就把黨的聲音帶到哪裡。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徐明輝緊鑼密鼓工作狀態節奏更快了。身為黨報評論員,她多年來一直是用手中的筆把黨的『好聲音』寫出來。而今,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宣講好十九大精神也是一項重要的履職工作。
『去年我們國家恩格爾平均系數為30.1%,這說明什麼呀?是的,說明我們已經距國際公認的富裕標准僅一步之遙。』
這是徐明輝為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采編人員做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時,舉例說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她精心制作了帶有近百張圖片的課件,把深邃的理論化作一張張表格、一幅幅『思維導圖』,讓人一目了然;她用新聞人感興趣的事實,來闡釋十九大報告中的『新時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標』。同事們說:『這種深入淺出的講解很有感染力說服力。』還有的記者拷貝走了她的課件,回去精研細讀。
在全省新聞界『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首場報告會上,徐明輝聲情並茂地講述了和她一同參加十九大的幾位生產工作一線代表,與新聞界、新聞人的淵源。因為很多一線黨代表都是通過媒體挖掘事跡,纔走進先進人物這一通道的。這樣的情緣,讓新聞工作者們感到職業的光榮。她鼓舞廣大新聞工作者要以初心照亮遠方,讓『初心』和『使命』在每個新聞作品中擲地有聲。
她生動形象地對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堅定文化自信部分進行闡釋,用『杯子』和『袋子』的比喻。她說,報告中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這為新聞宣傳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意識形態領域如同一個杯子,清水注入,濁水就注不進去,所以我們要守土有責,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守好意識形態的陣地,營造風清氣朗的輿論空間;而對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她形象地比喻:如今一些僅僅靠大制作大投入搞包裝,缺乏精神指引的作品,就猶如空空的袋子,空袋子是立不住的,要注重文化產品的內在精神與外在形式的和諧依存,以文載道,更好地傳遞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植根報告又結合實際,既是『黨課』又是『新聞專業課』,徐明輝的宣講真真切切地落了地,開了花。
忙碌中,她更珍視所從事的新聞工作。她率領的是一支少而精的黨報理論評論隊伍,這支隊伍承擔的是堪稱黨報『重工業』的編輯部文章、社論、評論員文章以及理論版的編輯工作。一年近百篇的評論作品,一寫就是十幾的系列評論,一篇篇動輒就上萬字的述評文章,出版已逾1500期的理論專版……一次次負重而行,一次次載譽而歸。
為了闡釋好十九大報告的靈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她和團隊邀請全省理論社科專家召開了『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座談會』,思想碰撞、加強認識,在學界產生較大影響。他們不僅在報紙上,還在客戶端、微信公眾號上,運用『十八般兵器』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打造出有影響力的理論評論新媒體產品,致力於『讓理論流行起來』。
繁重的工作接踵而至,徐明輝仍激情滿懷。她吟誦著她最喜歡的那行詩句:『都說時代腳步匆匆,可時代哪有腳啊?走在路上的都是人!』走在新時代的路上,她說,十九大報告裡提到的『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應該是新時代黨報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