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2日訊『每天推開窗,滿眼清波流碧,花紅柳綠。』家住哈爾濱市道裡區友誼西路附近的市民王鈺,提起距家百米之遙的群力外灘便贊不絕口。讓王鈺引以為豪的正是哈市道裡區實施的群力外灘生態濕地治理項目,這也是該區在全面推行河長制過程中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道裡區把率先全面建成河長制、全面實施河長制作為重點,截至目前提前兩個月在全省首個通過國家河長制中期考評測試,成為省級河長制示范單位。
讓河長制家喻戶曉
連日來,一提起剛剛被授予的『道裡區志願河長證書』,家住道裡區安順街的58歲居民秘家秀就激動不已。退休前她得到過不少的榮譽證書,但她覺得這本河長證書格外珍貴,能成為全區第115名被組織認證的志願河長,入選『道裡區志願河長名錄』,雖然重任在肩,她卻感到充滿了無窮的動力。與此同時,距她家20公裡外的太平鎮小學廣場,一群三年級的同學們爭相在『河長制、河長治』的宣傳欄前開展問答:河長制,咋回事?孩子們的答案如數家珍:河長制就是生態文明,是管理河水別污染了,是保證水安全的制度創新……
如今在道裡區,無論是城區,還是村鎮,河長制已逐漸家喻戶曉。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道裡區擁有松花江、長嶺湖、太平湖、何家溝、運糧河等過境水系,江河湖岸線近百公裡,自然灘涂5437餘公頃。守護好這片水域生態,成為區委區政府建設生態文明的政治責任。而要把重大決策變為群眾自覺,達到全民共治、全民共享的目標,必須要形成群眾共識、百姓認同。為此,道裡區加大投入,創新方法和舉措,開展了全方位宣傳和輿論引導。
在群力大堤四方臺西側,一個高達15米的河長塔矗立江畔,『河長制、河長治』六個金色大字分外醒目;陽明灘大橋南岸堤坡下,兩組印有道裡河長制l ogo的巨型戶外廣告展示出『冰城夏都、水韻道裡——河長來了,水更美了』,引無數游人駐足觀看……為了讓群眾切實樹立『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意識,道裡區明確河長制宣傳進學校、進社區、進廣場、進鄉村、進網絡。區河長辦精心組織設計制作專題宣傳片、主題宣傳畫、宣傳口號。全區張貼宣傳畫1600幅,懸掛標語1800多條,向居民發送『河長一封信』近三萬封,利用60個商家電子屏循環播放河長制宣傳片。全區100所學校開展編撰河長動漫宣傳畫冊,讓河長制走進中小學課堂。開通『一網一號一群』,實現了宣傳教育、信息傳播全覆蓋。創新設立『河長課堂』制度,先後邀請省、市專家和行業骨乾,定期開展專題講座,已有520人次接受了專業培訓。
打造秀美生態樣板
今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的群力外灘生態濕地項目(一期),已成為哈市市民親近自然,融入自然,與大自然同呼吸的新去處。而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垃圾遍地、私搭濫建隨處可見的景象。在實施河長制過程中,道裡區大力實施群力外灘生態修復計劃,投資9.8億元,開展拆、填、改、建、修等綜合整治,完成退耕還濕面積8.56平方公裡,打造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樣板。
建設同時,該區還同步開展了岸線管理和資源合理利用。從群力外灘向西,修建了一條直通長嶺湖的堤頂景觀路,形成了23公裡沿江和環湖景觀大道;對57公裡沿江岸線加大管控,投資1.3億元的松乾新農新發堤防治理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太平、新農、新發3個鎮順利完成征林征地任務,確保行洪順暢、治理污水入江、改善涉水環境。持續開展『保護母親河』和『清河整治』專項執法行動,對沿江灘涂內的私挖池塘,堆砌圍壩,私設障礙物,向灘涂內傾卸殘土、垃圾等違法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和集中整治。
為了長效管理好岸線灘涂,與實施河長制相銜接,道裡區率先引入社會化管理機制,在沿江岸線投放了一批崗亭、攔車杆,設置了視頻監控系統,組建了無人機中隊,對灘涂實施24小時空地一體有效管控,實現灘涂內不再私建一屋一棚、私挖一池一塘、私卸一車一土,讓沿江風景成為親水畫廊、百裡花海。
『這些工作,都得益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統籌整個生態系統,一個部門是做不到的。』該區水務局長、區河長辦主任王福青說,『區委區政府已經把生態建設擺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良好環境釋放窪地效應
日前,國內權威媒體發布全國最具投資潛力年度百強區,道裡區穩居榜單。在不久前全市赴南方推介招商中,不少國際國內知名綠色產業企業紛紛向道裡區伸出投資興業橄欖枝,而巨商們看中的就是道裡區良好的生態環境。
抓生態建設就是抓發展、就是抓民生,是該區區委區政府的強烈共識。正是有了這種共識,在推行河長制這一生態建設政治任務中,該區高度重視,捨得投入,不斷發力。6月,該區就率先完成了區、鎮(街)、村級工作方案。區委書記馮延平擔任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區長肖彬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工作。11名區級領導全部擔任河段長,24家成員單位全面履職。成立了區河長制辦公室,落實了機構、人員、經費、場所。全區23個河長制工作站先後在街(鎮)掛牌。區河長制大數據信息平臺正在構建,投入運行後將實現『智慧河長』。全區331名河長、185名河道警長、115名民間河長全部提前上崗,先後完成200餘次巡河,及時發現和解決了私佔河道、私堆亂放等問題。日前,該區還與道外區共同建立起『跨區聯合河長機制』,切實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實現共治共享,一個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道裡區樣板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