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創新黨建載體弘揚民族文化培育特色經濟 黑河市愛輝區黨建領路"老邊疆"煥發新活力
2017-11-22 14:57:22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韓玉潔 朱佔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22日訊 愛輝區緊緊圍繞實施『創邊疆特色黨建、促黑河全面振興』的戰略部署,結合邊疆民族地區實際,堅持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出發,不斷夯實黨建基礎,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堅強堡壘、維護邊疆安寧的堅固基石,『老邊疆』煥發了新的活力。

  創新黨建載體,著力提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積極探索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的新方式方法,實施貼近群眾需求、務實管用的黨建活動載體,激發基層黨建工作新活力。開展以創建邊疆民族黨建新氣象、創建軍地共建新業績,黨員亮身份、亮承諾,爭當『富民先鋒』、『為民先鋒』、『服務先鋒』、『興業先鋒』為主要內容的『雙創雙亮四先鋒』活動。黨建活動載體開展以來,全區共設立黨員先鋒崗1800多個,3000餘名黨員乾部做承諾、亮身份,實施掛牌上崗,比作風、比業績,湧現出100多個明星示范窗口,600餘名為民服務標兵。各級領導乾部在基層建立黨建聯系點157個,聯系貧困戶800餘戶,記『民情日記』千餘冊,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錘煉了乾部的作風,改變了黨員乾部的為民服務意識。

  弘揚民族文化,拓展邊疆黨建活動實踐內涵。通過組織少數民族黨員群眾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加大民族文化保護和宣傳力度,積極構建富有特色的邊疆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設立非遺項目保護專項資金,舉辦培訓班,培養接續人纔。積極動員黨員、群眾對民族文化進行挖掘和整理,發揮少數民族老黨員『傳、幫、帶』作用,鼓勵年輕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向國家級、省級傳承人拜師學藝,結成民族文化傳承對子,壯大民族文化傳承隊伍,有力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邀請達斡爾族學會成員進行民族語言、歌舞授課。新生鄂倫春族學校每周開設一節民族語言課,開展?皮、樺皮、剪紙等手工技藝傳授的課外活動,讓少數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注重少數民族文藝團體、文藝人纔培養,組建刺爾濱鄂倫春族藝術團等3個少數民族藝術團體,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文化內涵,開展系列惠民文化活動,創作一批讓廣大黨員群眾看得懂、聽得進、學得會、用得上的文藝作品。成功舉辦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璦琿歷史文化論壇、紀念達斡爾族南遷360周年『庫木勒節』、璦琿『上元節』系列活動,邊疆民族文化實現匯聚交融。

  培育特色經濟,在產業發展中發揮黨組織作用。充分發揮產業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和黨員乾部,特別是產業帶頭人的能人優勢,把專業大戶、能人黨員和農戶組織起來,根據發展機械化、科技化、規模化、合作化建設目標,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坤河達斡爾族滿族鄉依托沿江和土地肥沃的優勢,開展場區合作共建,全鄉一半以上農民從土地中擺脫出來,成為遠近聞名的農場模式化栽培示范鄉鎮。籌資2700萬元,出臺十餘項扶持政策,在外三道溝村、大烏斯力村相繼組建了勇勝、嘉興兩個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其中外三道溝村實現整村『帶地入社』,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截至目前,全區3個民族鄉、24個民族村在工商部門注冊專業合作社50個,佔全區合作組織23%,吸納社員1554戶,合作社種植面積達9.5萬畝。充分發揮少數民族鄉村黨員帶頭調結構、帶頭闖市場的作用,在種植養殖技術上進行『傳、幫、帶』,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現代農業。四嘉子滿族鄉地處城市近郊,扶持發展綠色、健康、無公害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培育近郊現代農業觀光園區,打造成沿311省道,輻射黑龍江下游縣市的節點型鄉鎮,該鄉菇、黏玉米、西瓜等無公害經濟作物遠銷北京、上海等地,成為遠近聞名的『菇之鄉』;新生鄂倫春族鄉以『支部+公司+農戶』模式,發展特色經濟,引進黑龍江省牧嵐牧業有限公司投資落戶新生村,鼓勵其他散戶加入公司進行規模飼養。目前,牧嵐牧業新建圈捨2000平方米,預計年末育肥牛存欄達到150頭。

責任編輯:王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