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小小百義村6家企業助脫貧
2017-11-23 11:09:5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百義村裡半機械化的蛋雞養殖場。 記者劉心楊攝

  黑龍江日報11月23日訊 海倫市百祥鎮百義村並不大,只有四個村民小組。但百義村裡企業不少,從生物質燃料公司到光伏發電項目,從糧食經銷公司到養雞場、醬菜廠。小村裡有產業,貧困戶的增收路子多了,步伐邁得穩健。

  『養雞要給雞聽音樂,怎麼也得聽100天。』這是記者在位於百義村的黑龍江省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雞養殖場看到的一幕景象。2016年5月,養殖場在百義村建設完成,今年43歲的邵丙軒是主要投資人。『從小雞雛的時候就給雞聽音樂,主要是怕雞炸窩,音樂能讓雞適應環境和噪音。』邵丙軒對於養雞有一套絕招。邵丙軒說,這個養殖場累計投資600萬元,年飼養商品蛋雞5萬只,日產鮮蛋4萬枚。養殖場裡的雞蛋銷往北京、廣州,四五天來一趟車,一車就能裝走400多箱雞蛋,每箱重45斤左右。養殖場常年僱工10人,其中5人是貧困戶,百義村裡半勞動能力、家庭婦女都能就近務工,每人每小時10元錢工錢,每天工作四五個小時,一個月就能賺1200元左右。村民遲海是百義村的貧困戶,他家裡負擔重,不能外出打工,來到養殖場成了這裡的固定工人,每年保底收入好幾萬元,給家裡解決了大問題。

  在百義村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廠區,記者看到,整潔的彩鋼廠房裡機器轟鳴,正在將秸稈加工成生物質燃料。拿起一節剛剛加工出來的燃料,差點燙手。村支書邵丙順告訴記者,這種生物質燃料是方便節能環保無污染的新能源,秸稈打包回收到企業的原料廠房,進行成型燃料加工,再配套生物質鍋爐使用,灰渣還能還田再利用,整個流程實現了『料從大地來,再回大地去』的循環。目前,百義村已有140戶安裝使用生物質供熱鍋爐,鍋爐每年可為農戶節省600元生活成本,這也是間接扶貧。百義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的扶貧效應還遠不止如此,通過個人承包經營,每年收取租金10萬元,以年終分紅的方式發放給171名貧困人口,每人可獲分紅584元。同時,企業長期僱用貧困戶5人,年收入達到3萬元;季節性務工20人,人均可實現收入1.2萬元。

  除了生物質燃料企業,今年百義村還上了光伏發電項目。分布式光伏扶貧村級電站項目今年6月27日在百義村開工建設,8月末已經並網發電。光伏發電站的空地也沒閑著,貧困戶張申在硅板下面的空地種了蘿卜和白菜等矮棵蔬菜,他告訴記者,今年能增收萬元左右。據悉,光伏發電項目,72戶貧困戶實現全覆蓋,全面投產達效後,每戶可獲得分紅收益2000元左右。

  村民李連海說,村生物質燃料企業、光伏發電等扶貧產業能幫助他們家年底脫貧。據了解,百義村現有農戶539戶,1837口人。全村現有貧困戶72戶,171人。依托生物質燃料公司、光伏發電項目、金立米業、養雞場、糧貿公司、生豬養殖企業等村裡現有的企業和合作組織,做大做強扶貧產業,積極探索貧困戶進入企業的有效機制,增強造血功能。

  此外,百義村用活金融政策帶動脫貧。充分利用貧困戶小額低息貸款政策,通過整合40戶貧困戶小額貸款資金200萬元,以入股的方式,集中投放給金立米業,由企業償還本金和利息,企業年終為每戶分紅2000元,實現企業和農戶雙贏。同時,企業以每斤高於市場價5分錢的價格,收購貧困戶手中的水稻,帶動2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00元,並且吸納8名貧困人口進入企業務工,一個生產周期每人可增收1.5萬元。

  吸納就近務工帶動扶貧是百義村的另一舉措。鼎信糧食經銷公司、健博養雞場、百嘉祥醬菜廠三家企業,吸納長期工近30人,其中貧困戶12人,年人均收入近3萬元。同時,可吸納季節性用工50人左右,人均收入1.2萬元。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