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6日訊(周峰 記者 王明菲)25日,佳木斯市與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北京三聚環保(富錦)秸稈生物質循環利用項目簽約儀式,並以此為契機,就立足雙方優勢建立戰略合作機制,深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打造綠色農業產業鏈等進行對接洽談並達成意向合作。這標志著佳木斯市在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秸稈禁燒和秸稈綜合利用方面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簽約現場。
市領導徐建國、邵國強、邱士林、梅振學和北京三聚環保公司董事長劉雷等出席會議並見證簽約。
據了解,此次合作建設秸稈炭化和生產緩釋炭基肥項目,利用富錦市當地豐富的糧食作物秸稈、稻殼資源炭化生產秸稈生物質緩釋炭基肥,實現農業廢棄物綜合循環利用。該項目計劃投資2.6億元,建成後年生產生物質炭基肥10萬噸,處理秸稈20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1.5億元,新增加就業崗位200餘個。這是佳木斯市全面提高秸稈工業化利用率的重大實踐,在保護佳木斯市生態環境、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十百千工程』企業,為基礎能源工業的產品清潔化、產品質量提昇及生產過程的環境友好提供產品、技術及服務,同時大力發展秸稈生物質規模化利用技術以及綠色炭基肥、土壤改良劑和綠色柴油等系列產品。劉雷在介紹了企業的基本情況後說,近年來,企業聚焦生態農業綠色能源,嫁接工業化的思維方式進行農業產業化創新成果研發,努力為生物質高效循環利用、土壤改良、提昇肥力、增加農民收入、增產增收等方面提供全面解決方案。企業開發的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技術,實現了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化、高值化、規模化利用,以生物炭肥形式還田,最大限度實現秸稈生物質有機質的循環利用,能有效減少化肥用量,提昇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創新成果轉化上,以市場為先導、技術為核心、金融為手段的模式,建立了科學的收儲體系,采用分布式、翹板式、標准化運行,建設以縣域為單位的可復制的模塊化運營體制,就地打造秸稈收集、炭化、造肥、及深加工產業鏈。佳木斯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豐富的秸稈資源對企業進一步研發和推廣秸稈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技術提供了基礎保障。將以此次項目簽約為契機,加大資金、技術和資源注入,幫助區域加快秸稈綜合利用,推進小秸稈鏈出環保大產業,實現互惠共贏、共同發展。
徐建國在對接座談中表示,佳木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龍江兩次重要講話精神,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站在更高起點上謀劃佳木斯更好發展、更快振興的思路,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努力踐行『農業富民、工業強市、城市提檔、開放興市』的戰略目標。在農業富民上,充分利用現有農業優勢,把發展現代農業擺在突出位置,努力在爭當現代農業排頭兵上走在前面。目前,佳木斯以創建突出農業特色的國家高新區為抓手,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並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認真謀劃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佳木斯加快振興發展,既要靠自身的努力,更要踐行『五個要發展』路徑,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希望企業與地方資源優勢結合起來,推進高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特別是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上,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下一步,佳木斯將積極做好對接工作,由政府統籌推進,幫助企業科學選址,促進不同的秸稈利用企業協調有序發展,同時謀劃在更高層面上建立合作基金,為項目落地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保障。各區縣要積極行動,抓緊時間進行考察對接,確保利國利民的項目早日落地生根。座談中,佳木斯市各縣(市)和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等與北京三聚環保公司進行了深入對接洽談,增進了解並在建立合作上交換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