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7日訊 創新教師管理模式,打破『按校定編』的傳統管理方法,實行教師編制全區『統一核編、動態管理』;通過試行『學區辦學』模式,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哈爾濱新區的核心區,今年以來,松北區切實發揮國家級新區先行先試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在教育體制機制上不斷改革創新,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完善教育服務功能,促進教育協調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理解這一重要論斷,如何守正出新,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下步要努力思考並積極貫徹落實的。』松北區教育局副局長王連印說。
城鄉統籌推進促進教育協調發展
11月6日,記者來到位於松北區樂業鎮的哈爾濱市樂業鎮小學。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寬敞大氣的操場和一座嶄新的四層教學樓;走進教室,窗明幾淨,現代化教學設施一應俱全,高掛於棚頂的是新型護眼燈……『看看我們現在的教學環境,你能看出這是一所農村小學嗎?』校長劉娜高興地帶著記者參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這曾經是我們農村小學校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劉娜告訴記者,2002年大學畢業後,她便到樂業鎮一所村辦小學執教。當時的學校就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沒有走廊,開門就進教室。木條拼個四框,涂上墨汁就是黑板。為了學生不挨凍,她每天需提前到教室生爐子。外面一下雨,秸稈做的房頂就會成塊脫落。『2004年松北建區後,村小的變化簡直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從土操場到磚面操場到水泥路面,低矮的小平房變身四層樓房,觸摸式電子白板取代板條黑板……現在的孩子真幸福,家長更是贊不絕口,都說一點不比城區的學校差。』提起現在的變化劉娜滿眼歡喜。
據悉,松北區自2004年2月建區以來,共籌措建設資金4.73億元,完成了12所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工程,9所中小學的行業規劃及加固建設工程,11所中小學新建工程,13所幼兒園改建工程,以及230多項校捨維修項目,提前三年完成了學校網點布局調整任務。到2012年,松北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以合格率100%、優秀學校80%的優異成績,提前完成省級標准化學校創建工作。哈十中苦戰6年,實現了提檔、晉級、創示范的三大目標,結束了松北無市重點的歷史。2016年高考,該校二表本科入段率達到73%;2017年高考,二表以上入段率75%。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建區初期,松北區農村學校教師35%以上為民辦教師轉正,年齡大,學歷低,觀念落伍,很難勝任一線教學。針對教師隊伍『不足』『不優』『不活』的瓶頸問題,松北區政府采取招、引、聘多軌並行機制,優化、活化教師隊伍。截至目前,已招考、臨聘新教師751人,引進特級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市級以上骨乾教師23人,碩士研究生48人。與此同時,為了讓教師安心教學,2012年,松北區將班主任津貼由每月人均14元提高到每月人均200元,津貼標准在哈市處於領先水平;2013年,投入123萬元開通農村學校教師免費通勤車,解決了農村教師通勤難的問題;2014年,投資80餘萬元為全體教職工體檢;2017年,投入570餘萬元建設教師公寓,解決了單身教師的居住問題;2017年11月,又開通了城市學校教師通勤車,實現了教師通勤車城市、農村學校全覆蓋。
優化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我區城鄉跨度較大,區域教育資源不均衡,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為此我們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在教師管理模式上「先行先試」,實施「區管校用」,進而消除教師校本位觀念。』王連印說,以前名優教師到農村學校帶培鄉村教師,因編制牽絆缺少歸屬感。『區管校用』後,教師編制歸屬區裡,區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配教師,而且教師的業績也統一考核,從而使教師沒有了後顧之懮。目前,松北區教育局、編辦等相關部門建立並完善了系列配套方案,打破了『按校定編』的傳統管理方法,實行教師編制全區『統一核編、動態管理』,推動教師合理有序流動,實現區域內教師資源在學科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等方面的優化配置和動態調整,逐步縮小松北區校際、城鄉間差距,提昇薄弱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實現教育公平。
『區管校用』讓教師柔性流動起來,那麼,『動』起來的教師如何實現高效配置?據王連印介紹,松北區決定在區內試行『學區辦學』模式。『我區各中小學校學生和教師的分布不均衡,有的學校學生較少,教師缺少溝通、交流、教研提昇的機會;有的學校出現了大班額的苗頭,教師數量短缺。而「學區化辦學」後,一個學區內統一進行教師培訓,統一進行集體備課,共享教育資源,在彌補學生和教師分配不均衡的同時,教師間也能實現優勢互補,進而提高教科研能力。』王連印說,松北區以鄉鎮為依托,建立了五個學區,學區內實現教師的柔性流動,為成員學校解決了教師短缺的難題。學區內推行『一鎮一模式』,追求同一學區內『不一樣的學校一樣的精彩』。
優化教育資源,在『區管校用』和『學區化辦學』等創新模式下,松北區各中小學校同放異彩,職業學校亦然。近日,記者來到位於科技創新城的哈爾濱市新區職業學校,正趕上課間操時間,身著統一校服的學生整齊劃一地做運動。『2014年,我們率先在全省開展了「普職融通」試點,探索實施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橫向互通,實現兩類教育在教學資源、教學模式、師資建設、課改成果等方面的借鑒與融合。』哈爾濱市新區職業學校校長劉長山說,目前,首屆『普職融通班』即將畢業,這裡有兩名『潛力股』學生——韓建峰和張雨桐,二人明年將攜手報考哈爾濱商業大學。『中考時,成績不理想,失去了衝擊高考的機會,但「普職融通班」給了我一個報考大學的機會。我的志願是哈爾濱商業大學計算機系,若順利考取,畢業時將獲得與普通高考生一樣的全日制本科證。』說起未來,張雨桐無限憧憬。
提昇教育品質辦有靈魂的教育
『我上學時,老師授課方式就是一本書、一根粉筆從頭講到尾,沒有互動。現在這種狀況仍然存在,有的老師不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也不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只顧完成授課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我們要變革教學方式,提昇教育品質,讓課堂活躍起來,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王連印說,為了變革教學方式,目前,松北區正密集開展培訓,將教研員、校長、副校長、骨乾教師派到江浙一帶,學習當地名校的改革經驗,以便更好啟動該區改革。
據介紹,多年來,松北區以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為切入點,以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建設課程資源庫為重點,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大面積提昇教學質量為目標,探索適應學生發展的樂學、會學、學會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幾年來,一些學校在深化課程改革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如:對青一中的『三徑六步』教學特色、前進小學的『五徑立德和五字課堂教學模式』等等。松北區課堂教學模式由被動灌輸式向主動參與式轉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日益彰顯,教學成績的低分率明顯降低。
2013年,松北區遴選引進了中加、美加兩所全國知名的國際化民辦學校落戶;2017年9月,南崗區和松北區簽署了《哈爾濱市松北花園小學校聯合辦學協議》,開啟了松北區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模式、聯合辦學的新篇章……『名校的辦學理念更易被社會認同,辦學質量更易快速成形,為此,松北區以名校為引領,讓名校辦學理念在此生根發芽,促進區域發展。』王連印說,近年來,『辦學模式』創新所帶來的疊加效應已逐漸顯現,如聯盟辦學、名校合作辦學和『學區辦學』等。目前,已促成了哈十中與哈三中、哈九中,前進小學與師范附小的合作共建關系,有序開展了教學互訪、拜師結對、名師講堂等『雙走進』教學交流活動,轄區薄弱學校有了『強手』援助,走出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