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9日訊(記者)日前,佳木斯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佳木斯大米』標准體系新聞發布會。『佳木斯大米』標准體系的出臺為佳木斯市水稻產業規劃出一條科學、標准、規范的發展之路,也為『佳木斯大米』品牌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佳木斯是我省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是水稻產業大市。這裡所產的大米以其外觀米粒完整均勻潔白、晶瑩剔透,蒸煮後米粒油潤光澤、香味濃郁等特點而聞名,受到省內外廣大消費者的好評,我市也被譽為『東北大米第一城』。然而,企業大而不強、品牌多而不精、高產不高效等問題直接影響大米行業的發展。
2015年,佳木斯市提出以建立完整的標准體系為支橕,打造『佳木斯大米』品牌的目標。市委、市政府多次組織論證會,由市質監局牽頭,協同市農委、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緊密合作,成立了專家技術組、檢驗評價組、體系建設組分頭開展工作。搜集整理了與大米相關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122個。並派出考察組前往石家莊、沈陽、盤錦、五常、響水等地,針對地理特點、生態環境、稻米品種等情況進行調研,深入86戶大米生產企業(含本地企業38戶)實地考察走訪。購買了五常、盤錦、建三江等12個地域的大米樣品,通過標准比對及對產品樣品的香味值、膠稠度、直鏈淀粉及維生素、礦物質和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分析檢測,形成比對報告12份,為制定我市大米標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省、市農業科研領域多位權威專家的共同努力,在相關職能部門的通力配合下,經過近兩年不斷地技術試驗測試,一套緊密結合佳木斯諸多優勢,囊括土壤環境、選種育秧、田間管理、加工倉儲等全部環節,涵蓋產前、產中、產後整個過程的《水稻品種種植區劃》《有機水稻生產技術操作規程》《育苗技術操作規程》等17部標准全部完成,標志著佳木斯市大米標准體系初步建立。
據了解,這套大米標准采用標准化的育苗技術,規范化的整地插秧技術,科學的施肥、灌水、植保技術以及收獲技術,這些是保證佳木斯優質稻米生產的關鍵。采用標准化的育苗可以提昇秧苗素質減輕育秧過程中不必要的損失;采用科學的施肥、灌水、植保技術可以減少肥、水、藥投入量,節省成本的同時也減少對壞境的影響;采用科學的收獲技術可以減少糧食的損失量,同時促進秸稈還田,減少環境污染。另外,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也提昇了種植、加工環節的利潤空間,對我市寒地早粳稻優質米產業發展昇級和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