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6日訊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龍江未來經濟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全面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深刻認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意義、科學內涵和主要任務,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標志著龍江步入了推動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新時期、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的新時期、人民生活質量全面提昇的新時期、社會全面進步的新時期、管黨治黨全面深化的新時期。新時代提出新要求,新時期肩負新使命。我們必須看到,處於爬坡過坎、滾石上山關鍵期的黑龍江,解決體制性、結構性、資源性『三大矛盾』及產業結構偏重、民營經濟偏弱、創新人纔偏少的『三偏』問題更加迫切,解決市場化程度低和微觀主體活力不足問題更加迫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存在許多短板和弱項,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許多風險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務,是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推進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是適應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設現代化新龍江的路線圖與行動指南。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時代、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展現新作為,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把龍江各項事業發展不斷推向前進。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高質量發展是強國之基、立業之本和轉型之要,提高效率效益是發展的永恆主題。加快建設龍江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構建『老字號』傳統優勢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原字號』資源精深加工業向產業鏈延伸、『新字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向新增長領域拓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現代化新龍江建設的戰略機遇、戰略途徑和戰略舉措,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爭當新時代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教育優勢,提昇黑龍江創新能力,構建多層次人纔體系和良好人纔環境,留住、吸引、用好各類人纔,為現代化新龍江建設提供強大動能。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戰略方向,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加快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同時,要不斷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繼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經濟發展布局;加快推進資源型城市和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切實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橕,多點發力、持續用力,推動黑龍江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效益相得益彰、同頻共振、全面提昇。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是一項偉大而光榮的事業,是3800萬龍江人民共同肩負的使命責任。只要我們抓住用好難得機遇和有利條件,乘勢而上、積極作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激發龍江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一定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必將開創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