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雙鴨山農民抱團發展奔富路
2017-12-06 15:01:30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徐紅 張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6日訊 如何集眾家所長,『抱團』發展,共奔富路?四方臺區太保鎮立足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堅持走集約化、規模化、科技化、高效化的現代農村產業發展之路,一改農民單打獨斗的生產經營局面,使土地、資金、市場、科技等資源要素得到集聚、優化,促進農業昇級增效、農民脫貧致富、農村快速發展,圓了農民『小康夢』。

  養殖『小航母』,實現精准扶貧。2015年11月,太保鎮四合村成立了盛泰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31戶為社員(其中有9戶貧困戶),建設一個佔地2公頃的生豬養殖場區,在飼養、品種革新、成本預算、出欄標准和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嚴格按照統一標准執行。合作社的成立,不但帶動貧困社員脫貧,而且優先安置10餘個貧困對象就業,同時合作社還帶動3戶非入社的貧困邊緣對象從事生豬養殖,使他們享受到與入社社員一樣的待遇。2017年合作社共出欄生豬6200多頭,產值915萬元,利潤近200萬元。

  科技創新,打造富硒村。為解決地少人多、人均收入少的問題,太保鎮山河村於2016年10月成立了硒旺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75戶社員『抱團作戰』,大力發展有機硒富硒系列農產品,使其成為該村精准脫貧的當家產業。合作社堅持實行科學種田,以生物納米有機硒營養液和各種生物制劑為主要投入品,實現減農藥、減化肥、減除草劑的目標,提昇土地單位產出和產品價值,真正實現由『種得好』向『既種得好又賣得好』轉變。今年,合作社種植富硒大豆75畝、富硒大米700畝、富硒白菜9畝、富硒土豆6畝、富硒黏玉米3畝和富硒蔬菜采摘大棚12棟,預計純收益100萬元。目前合作社正在申請『品屯糧』富硒農產品商標,打算走品牌化的產業發展之路。

  調種植結構,撬動大市場。太保鎮四合村積極響應國家關於農業調整種植結構的號召,於2014年4月成立了昊天蔬菜玉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完成土地流轉3000畝。合作社在玉米調減和品質調優方面下功夫找出路,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加大種植胡蘿卜1400畝、蔬菜600多畝,佔全社土地的67%;種植了1000畝吉農大935新玉米品種,每斤產量比普通玉米提昇10%,價格高於普通玉米收儲價。合作社還以訂單農業的形式,帶動15戶非入社貧困農戶從事胡蘿卜種植200畝,並以每斤0.44元保底加分紅的形式簽訂胡蘿卜銷售訂單。今年,合作社新引進數控種籽編織機,采取等距離編籽技術進行播種,並投入近4萬元新建棚室3棟,整合原有棚室5棟,打抗旱水源井1處,整合耕種各種農機具30餘臺套,實現了棚室胡蘿卜一年兩茬。今年預計實現總收益600多萬元,純收益近200萬元,產品不但在本省暢銷,而且遠銷至俄羅斯、韓國等國家。

  現如今,農民合作社儼然成為太保鎮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嘗到了抱團取暖的『甜頭』後,今年太保鎮又新成立了金土地馬鈴薯合作社。說到未來的發展,太保鎮黨委副書記孔凡偉信心百倍:『我們鎮將繼續鼓勵和支持成立各類合作社,擴大種植、養殖的規模,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讓全鎮農民共享累累碩果。』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