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7日訊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扶貧解困的重要一項工作,健康扶貧工作,成為牽頭部門——省衛生計生委決策者思考最多的內容。怎樣讓貧困對象能夠『病有所醫』,怎樣為他們架設便捷可及的醫療保障網絡,怎樣通過有效的健康乾預,讓百姓徹底告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困擾。就這些話題,記者采訪了省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魏新剛。
行事在志、成事在謀。魏新剛介紹,通過一年的健康扶貧實踐,取得一些成效,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作為這項工作的牽頭部門,要樹立堅決完成這項民生任務的決心,同時還要精於謀劃、創新思維,制定近期、中期和長期規劃。經過認真、反復的調研和思考,全省衛生計生系統緊盯貧困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在全省范圍內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的政策舉措,健全和完善集救治、預防和健康乾預為一體的健康扶貧體系,開出了四個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頑疾『處方』,讓農村困難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得病』,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建立『三大機制』
確保貧困群眾看得上病
為確保貧困群眾看得上病,我省建立了精准識別、健康體檢、簽約服務『三大機制』。首先需要在人群中精准識別出這些貧困患者,從而確保健康扶貧不落一人。9月20日以來,按照『精准到戶、精准到人』的原則,全省衛生計生系統投入3萬餘人次,走訪9598個村,對建檔立卡的62.34萬人逐戶逐人開展患病情況精准識別,詳細了解患病情況,並建立貧困人口疾病信息臺賬,做到『一戶一卷、一人一案』,還形成了我省農村貧困人口患病情況大數據分析報告。在精准識別貧困患者後,省衛生計生委還要求各地擴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圍,對這些貧困患者開展每年一次健康體檢,做到全面排查。同時,按照病種屬性、病情輕重緩急等建立專門檔案,實行分類管理。部分縣還開闢醫療綠色通道,建立了長效便民機制。在此基礎上,我省已全面開展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通過簽約服務,采取有針對性的健康乾預和治療,有效控制慢性病向大病重病的發展。目前28個貧困縣因病致貧人口簽約服務覆蓋率為96.79%,預計年底前
會實現全覆蓋。
築牢『四道防線』
確保貧困群眾看得起病
『作為這項民生事業的牽頭部門,我們必須制定、落實好健康扶貧政策,通過築牢基本醫保、大病救治、費用減免、民政救助四道防線,讓貧困百姓看得起病。』
魏新剛介紹,省衛生計生委先後聯合其他部門或獨立出臺了包括《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關於印發黑龍江省農村貧困住院患者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結算機制工作方案(暫行)的通知》《關於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平實施方案》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了健康扶貧工作各部門的責任及分工、具體措施。
按照這些政策指導,全省各縣市區都結合本地實際出臺了符合當地貧困人口數量、年齡結構和疾病譜等縣情的健康扶貧政策。目前來看,各地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以及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水平,為參加新農合的貧困人口個人繳費提供了補貼;貧困人口患病住院時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新農合報銷起付線降低50%,新農合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開展了門診慢病統籌,提高了封頂線;許多地方都制定了兜底救助措施等等。
正是這些健康扶貧政策在全省各地的落地開花,讓貧困人群能夠『看得起病』的目標,已成為現實。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確保貧困群眾看得好病
魏新剛介紹,為讓貧困人群醫療有保障,也就是實現『看得好病』的健康扶貧工作的中期目標,省衛生計生委通過打出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基層衛生人員結構、建立縣域醫共體、實施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等一系列『組合拳』,系統強化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讓較好醫療資源的『觸角』全面下沈,在貧困百姓身邊架設起一道醫療保障網。
首先,醫療機構基礎設施重點向貧困地區和基層予以傾斜。為行政村衛生室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以健康檔案為依托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管理。其次,采取『四個一批』方式逐步解決基層醫療機構人纔短缺問題,包括訂單定向培養一批,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培養一批,短期繼續教育、住培等形式在職培訓一批,動態補充招聘一批。同時,積極開展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戰略。2016年開始,建立了省、市、縣、鄉醫療機構『組團式』幫扶機制。其中包括省內29家三級醫院,派出56名具有管理經驗、業務能力強的人員,任職28個貧困縣縣醫院和中醫院業務院長。通過對口幫扶,28個貧困縣縣醫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70多項,建立特色專科33個。並於10月底完成29家三級醫院與對口幫扶28個貧困縣56家縣級醫院的遠程醫療軟件部署和網絡連通『全覆蓋』。
這些『輸血、造血』措施,讓貧困地區各級醫療機構『強身健體』,極大提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貧困人群『看得好病』的民生願景正逐步變成現實。
實施健康龍江戰略確保貧困群眾少得病
魏新剛介紹,健康扶貧工作的長期目標,就是要拓寬健康扶貧工作理念,要從『被動治』向『主動防』逐步深化。通過全面實施健康龍江戰略,讓更多百姓不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目前衛生計生行業已進入樹立『大衛生』、構建『大健康』的新格局,作為健康龍江建設以及健康扶貧工作的行業牽頭部門,在新形勢下,怎樣通過逐步實施健康龍江規劃,讓百姓少得病、不得病,為健康扶貧工作建立長效保障,顯得尤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實施健康龍江戰略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橕,已開展三年的健康龍江行動,按照《健康龍江行動(2014-2020年)實施方案》和《『健康龍江2030』規劃》的要求,重點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健康行為促進、科學飲食推廣、環境衛生整治、健康服務能力提昇『五大健康行動』,集中辦好30件實事,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目前我省群眾健康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飲食習慣逐步科學,不健康的行為有所改變。
據統計,與2014年初相比,全省人均期望壽命由74.3歲提高到目前的76.59歲,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由19.27%下降到15.11%。這些可喜的數據,很好詮釋了實施健康龍江戰略是健康扶貧工作的長效支橕。
魏新剛介紹,健康扶貧工作是一項『難啃的骨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主管部門的歷史責任。深入理解這項工作的內涵,把握好健康扶貧和目前衛生計生各項重要工作的辯證關系,從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纔能不辱使命,完成好黨和國家交給我們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