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7日訊 文化廣場是群眾休閑娛樂健身的場所,綏濱縣北山鄉在兼具文化廣場這一基本功能的同時,大手筆投入,品位化設計,努力把今年新建的文化廣場打造成黨味濃厚、功能完備、檔次較高的『紅色教育基地』,有效提昇了當地群眾的幸福指數和愛國熱情。
大手筆投入,功能全。該文化廣場位於北山鄉駐地中段綏農公路西側,佔地面積為3900平方米。該廣場共投資79萬元,於今年5月2日開始施工,歷經48天,6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廣場總體布局分為黨建文化區、休閑健身區、標志景觀區、學習娛樂區四個主體區域,給平時休閑鍛煉的村民和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以一種別具一格的視覺體驗和無窮無盡的心靈震撼。廣場投入使用後,當地村民沒事就往這跑,下棋聊天、扭秧歌、跳廣場舞,徹底改變了以往農閑時間打麻將、扯閑篇的落後面貌,盡情享受文化廣場帶來的新氣象。
品位化設計,有內涵。廣場設計之初,經過多次的深入調研和鄉黨委班子的反復討論,最終確定『黨建文化』這一主題,既要滿足鄉親們日常文化娛樂需求,又要突出黨建韻味、彰顯黨建文化內涵。鄉黨委派專人到山東臨沂等地學習紅色教育陣地的設計理念,將好的經驗做法帶回來,最終確定設計規劃圖紙。經過鄉黨委的積極努力,如今的黨建文化廣場紅色氛圍濃厚,黨建文化牆、廉政長廊、魚水亭、連心城等特色設計,將黨史、抗聯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慈孝文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內容精心貫穿,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傳播黨建和廉潔知識。
教育性凸顯,見實效。整個廣場以黨建文化為主線,借用景觀、牆面、標牌等載體,宣傳黨建知識、傳播正能量,使宣傳教育更加接地氣、連民心,實現了黨建知識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提昇黨建魅力,有效激發了村民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熱情。在保護1978年北山鄉原始建築的基礎上,進一步維修並投入書刊學習資料、多媒體學教設備,以及棋牌桌、乒乓球案、臺球桌等娛樂設施,極大地滿足了群眾學習、休息、室內娛樂的需求。同時,廣場還配備了路燈、垃圾箱、長椅、公共側所等附屬設施,最大化的栽種花草樹木,安排專人負責管護,深受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