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2月8日訊 『從家到街道服務中心也就幾分鍾,到這裡辦事特方便,只要把材料一交,當時就能辦結。』剛剛在哈爾濱市香坊區大慶路街道辦提交完職工醫療保險審批手續的福利社區居民宮京高興地說。生活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香坊區在調研中發現部分群眾反映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距居住地較遠、往來不便,且部分審批事項人員較多、等待時間較長。對此,香坊區啟動了1個區級審批中心20個街道受理平臺的民生服務平臺(簡稱『1+20』服務平臺)建設,將28個審批項目下沈到街道受理,打造『10分鍾政務服務圈』。目前,首批10個試點街道的審批受理中心已全面建成,正式面向轄區居民開放。
家門口打造『10分鍾政務服務圈』
7日,生活報記者來到民生路街道辦的民生服務平臺,看到寬敞明亮的辦事大廳內,共有引導諮詢區、前臺受理區、後臺協助區、休閑等候區、自助區等5個功能區。在諮詢區內,不少居民正在諮詢業務。自助區的填表臺上,各個登記表、申請表都被整齊分類,供市民自助填寫。
據了解,首批人社、民政、衛計、殘聯等部門28項審批項目已全面下沈街道,其中包括低保審理、醫保補繳等。同時,香坊區拿出專項資金為各街道配齊配全專用硬件設施,還通過開展業務培訓,使工作人員做到流程精、網絡明、法規熟。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香坊區『1+20』民生服務平臺群建設已見成效,『10分鍾政務服務圈』正在形成。
10個街道作為首批試點單位 部分審批事項實現隨到隨辦
據介紹,香坊區按照距離區審批中心距離較遠、轄區人口基數大、條件相對成熟等標准,選擇了哈平、民生路等10個街道作為審批受理試點單位。
香坊區委作風整頓辦副主任、組織部副部長王宇虹告訴記者,在『1+20』審批受理下沈實行前,群眾到區行政審批中心乘車往返平均需要1 至2 個小時,『1+20』實行後,大部分群眾到街道受理中心單程步行僅需10分鍾左右。此外,在區行政審批集中受理時,有些窗口日均接待量大,辦事群眾經常要等很久,『1+20』實行後,人員大幅分流,部分審批事項實現隨到隨辦。
材料手續必須一次性告知 居民有意見可掃二維碼投訴
『審批受理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一次性告知原則,如果居民到我們這裡進行審批項目申請,按照要求填寫表格後,工作人員需要一次性告知是否符合條件,不符合條件的告知原因,符合條件但缺少材料的,還需要一次性告知所需補齊材料。』民生辦事處主任崔艷麗介紹說,每位居民來辦理前,都會填寫一個首問負責制聯系卡,一旦後期出現反復告知、多次跑腿的情況,就要追究首問負責人(即辦理人)的責任。
另外,每一個辦事項目都有相應的紙質『辦事窗口服務指南』,如果市民對服務有意見,可以掃描上面由香坊區作風整頓辦公室設置的『百家窗口百姓評』投訴二維碼進行投訴。
首批10個試點街道辦事處
1.健康路街道辦事處
2.建築街道辦事處
3.安樂街道辦事處
4.新成街道辦事處
5.六順街道辦事處
6.哈平街道辦事處
7.民生路街道辦事處
8.大慶路街道辦事處
9.通鄉街道辦事處
10.黎明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