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8日訊 『把廁所從屋外「搬」進屋內只有十幾米,我們卻跨越了幾千年。』這是記者在雞西市采訪農村『廁所革命』時,一位鄉鎮乾部的感慨。然而撬動這個傳統習慣的是雞西市實施補貼的政策杠杆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3年來雞西各級財政投入補貼資金7300萬元,全市20萬農戶中有近1.6萬農戶把屋外旱廁『搬』到室內,不僅解決了如廁難、洗澡難等問題,更給農民們帶來了一種生活方式的大轉變。
『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牆圍四邊』,在農村,小廁所常常帶來大尷尬:環境髒亂,臭氣熏天,夏天蠅蚊叮咬,冬季挨冷受凍,如廁變成了一件煩心的事。2015年,雞西市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中,經過充分調研,認為農村廁所『旱改水』是此項工作的突破口,更是提昇農民生活品質的關鍵,自此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農村一體化水衝廁所』革命。
萬事開頭難,錢從何來?雞西市通過政策引導,多級財政補貼,在30個村首先開展示范。確定了市裡投一部分、縣(市)區補一部分、鄉鎮出一部分、村集體擠一部分、農民籌一部分、規模建設省一部分的資金統籌政策,對縣(市)示范農戶每戶補貼1500元,對區示范農戶每戶補貼2000元。
農村沒有地下污水管網,如何解決排污問題?引入以太陽能利用為重點的分布式能源建設,上面連接太陽能熱水器,室內是衛浴間,地下是積污池,由環衛部門將糞便污水統一運走進行專業化處理,可實現資源和能源循環再利用。
雞西市所轄密山市連珠山鎮新發村黨支部書記闞成一個勁兒地豎大拇指為這項好政策所帶來的變化『點贊』:這室內廁所一安上,臭味沒了,蒼蠅少了,人也文明多了,村民開始講衛生了,日子真是越過越滋潤。而對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虎頭鎮黨委書記鄭言部來說,這場『廁所革命』不僅改變了村屯的環境,也為當地帶來了更多的財源,很多家庭搞起了『農家樂』,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
雞西市農委主任李軍告訴記者,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和政府努力的方向。廁所問題非小事,它關乎農村生產生活發展,關乎城鄉生態文明建設,關乎群眾切身利益。雞西市不僅把『農村一體化水衝廁所』納入全市民生實事,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更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到2021年,全市農村廁所入室將達到3.5萬戶。雞西農村『廁所革命』也引來省內外許多市縣前來考察『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