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3日訊 以深厚的千年金源、百年中東鐵路等文化底蘊為主線,以獨特的國畫、冰雪畫、文學詩歌創作等文化資源為紐帶,以完善的博物館、文化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為落腳點,肇東正用市場理念和新型經營手段推動文化產業蓬勃發展,讓獨具風情的肇東文化精品走出『深閨』。

工作人員正向游客介紹昌五東北民俗博物館的『老物件』。
『木質的紡線車、草鞋、馬燈、煙笸籮、犁杖、炕桌,這些「搶」出來的老物件,背後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必須把它們留給咱們後代人。再說,從老物件中能窺探到前幾輩的人過去生活的痕跡,吃什麼、住什麼、用什麼生產工具。讓孩子們從這些物件和其背後的習俗中找到自己的根,他們纔能走的更遠。』在坐落於肇東昌五鎮內的東北民俗博物館內,被稱作『收藏狂』的昌五人馬金來告訴記者,看到家裡的年輕一代對於鄉土民俗物件越來越陌生,就萌生了搜集老物件的想法。經過幾十年的奔波搜羅,纔把這些早已消失於人們視野中的老物件一件件地尋了回來。2012年,全省首家民俗博物館就在馬金來的家裡成立了。如今這座以收藏、展示、研究東北民俗物品和文化為主的展館,館藏展品已達到1萬餘件,涵蓋遼金、滿清、民國及近代多個時期。通過小到針頭線腦、鍋碗瓢盆,大到桌椅板凳、生產工具等服飾文化、生產工具、家庭生活的實物陳列,讓參觀者更全面地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更展示了東北人生存、繁衍、創造、審美的發展歷程。『有文化傳承,纔能走的更遠。我的任務就是要把這些歷史保存好、保管好。』
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的肇東國畫,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濃烈的地方特色在當代畫壇上綻放異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漸成熟,享譽國內外。近年來,肇東國畫曾先後5次進京,分別在中國美術館、炎黃藝術館等場館舉辦畫展;被中國美術館、新加坡大會堂、美國舊金山畫廊等專業機構收藏800餘幅。肇東國畫院更是每年都應邀參加國外各大展覽,已先後走進美國、新加坡等24個國家,並多次被授予『黑龍江省優秀創作群體』。《中國田園畫集》、《中國美術》等肇東國畫專輯,以及多名作者個人畫集相繼出版,900多幅肇東國畫作品入選國家文化部、文聯、美協的大型畫展,並在國內外舉辦的各種大賽中屢獲佳績。其中,池春舉創作的《冬天的印象》等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楊殿生創作的《春雪》獲第二屆『美術金彩獎』提名獎;池穎欣創作的《夏蔭》入選全國花鳥畫大展並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霍峰創作的《雪鄉戀曲》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大展。
『目前,肇東市文化產業單位已達到九大類799家,從業人員7300餘人。全市共有225個大小文化廣場、1處文化公園、1處生態園、21個鄉鎮標准化綜合文化站、38個標准文化中心、168個農家書屋。肇東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建設先進市、全國「三下鄉」先進市,榮獲中國「國畫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60餘項榮譽稱號。這些都是文化產業鏈條延伸所帶來的「大禮包」,我們的文化精品不但要走進群眾,更要走出「深閨」。』肇東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孫朝輝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