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太不安全,平臺的食品安全堪懮』
小王告訴記者,她按照商家信息裡的地址尋找實體門店,找到的是一家超市,該超市人員坦言『稻季食』賬號、食品許可證是『找人整的,使別人家的』。
隨後,小王找到當時承諾賬號已經注銷的美團推廣經理,『我問他賬號為什麼不注銷,他微信回復我「已經下線了」,在這之後無論我問什麼,他都不回復,電話也不接了。』小王氣憤地說,在得到經理的回復後,她發現再打開外賣店鋪時,已經是『商家已下線,無法下單』的狀態。小王表示,她的賬號這纔算真正注銷了。
『如果我一直不知情,不知道還會被美團外賣轉賣多少次,平臺提供的食品安全堪懮。』小王表示了她的擔懮,美團外賣的經理有權限更改商家的賬戶和密碼,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賬號就被賣給其他商家。而食品經營許可證上的法人是自己,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可能就會被牽連。小王還表示,當時在美團外賣注冊信息時,還有很多個人信息、銀行賬戶等資料,現在覺得很沒有安全感。
超市:資質信息是花2000元向美團買的
11日,根據小王反映的情況,記者來到冒用信息的超市。據超市經營者透露,稻季食中國飯(香坊店)的賬號是美團外賣的一個工作人員2000元賣給他的,上面的訂單信息和證照都用的別人家的。
該經營者表示,如果用新賬號,店鋪在美團外賣中的排名就會比較靠後,消費者在點餐時搜不到自己家的店,訂單量很少賺不到錢。但是如果用老賬號,裡面已經有了一些訂單記錄,還有之前積累下來的消費者評價,就能讓自己的新店在美團外賣中的排名靠前一些,訂單數量也會相應的多一些。
不過,該經營者表示買了老賬號以後,他發現如果不交錢做推廣,店鋪的排名還是比較靠後。在交錢做了推廣後,他發現單日的營業額扣除美團收取的抽成和推廣費用後,利潤過低,所以,沒經營幾天就不乾了。
美團外賣客服:店家賬號及資質信息禁止轉借
記者從美團外賣官方客服處了解到,美團平臺上餐飲類外賣在開店之前,需要提交一系列個人信息和店鋪資質等材料,通過審核後纔可接單運營。需要提供的店鋪證照包括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食品經營許可證中任意一證,以及營業執照,客服強調,證照齊全纔能通過審核。此外,客服表示,每個賬號只能注冊一家店鋪,賬號及相關資質信息不可以轉借或共用。
市食藥監局:平臺有義務審查企業信息
記者從哈爾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根據《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對於違反規定的平臺,《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後果的,責令停業,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許可證;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與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律師:行為構成民事侵權及行政違法
12日,記者聯系了律師王思遠,他表示美團外賣的行為已構成民事侵權及行政違法。據王思遠介紹,從民事方面來講,美團網作為網絡平臺,應當保證其客戶信息的安全性,擅自將客戶信息轉售他人,是對客戶民事權益的侵犯。根據相關規定,網絡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王思遠表示,小王可以要求美團外賣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賠償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
另一方面,根據我國《網絡安全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網絡運營者在就即時通訊等方面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此次事件中,美團外賣明知超市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及身份不符,仍幫助其盜用他人身份以滿足形式合法性,屬於違法行為。
維權到底:美團你欠我個道歉
小王表示,當時她在注冊美團外賣的商家信息時,注冊條件是極其嚴格的,必須提供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店鋪牌匾和內堂照片,『當時看到開店的審核條件這麼多,我一度以為美團外賣平臺是很正規的,但是當得知我的賬號被轉賣,證照和訂單信息被盜用後,對美團很失望。』小王表示,如果美團真的認真負責地審核和監管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發現問題後,小王曾向美團外賣經理要求解釋原因,但是該經理一直不回應,『不能只撤了盜用的信息就了事,美團你欠我個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