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3日訊 5分鍾開出企業增值稅發票,企業的報告書審批由原來的60個工作日,變為現在的20個工作日……日前,『一號一窗一網』正式通過驗收,這標志著大慶『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始投入使用。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和企業少跑腿正在大慶市成為現實。
如何『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作為全國信息惠民試點城市的大慶市,抓住國家推進信息惠民的契機,在全省率先采用PPP模式啟動建設了大慶市信息惠民工程,包含政務、醫療、教育、公積金等14個民生領域。
而隨著全市統一數據資源中心的建立,各個領域的『大數據』正在成為反映大慶社會經濟的『晴雨表』。
『一號一窗一網』推動『互聯網+政務』
無論是對個人還是企業,很多人都不願去政府部門辦事。原因是一件事有時候來來回回折騰好幾天纔能辦成。而今,隨著『互聯網+政府服務』的啟動,『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和企業少跑腿』正在在大慶成為現實。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我市在全省首批建立了網上政務服務中心。而『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核心就是『一號一窗一網』。
『一號』就是要實現一號申請,簡化優化群眾辦事的流程,充分發揮公民身份證號碼作為公民唯一的終生不變的身份代碼作用,以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唯一標識,建成電子政務庫,實現群眾辦事一號申請,避免重復提交辦事材料、證明和證件,充分釋放政府部門沈淀信息的潛在價值,變群眾跑路為信息跑路。
『一窗』就是要實現一窗受理,將原來分散在各個部門的群眾服務窗口整合集中到一個窗口,也就是一個綜合窗口。通過跨部門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來實現群眾、企業辦事服務事項的一窗受理,從而避免群眾、企業在辦一件事折返於多個部門重復跑路的現象,變辦事者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
『一網』就是要實現一網通辦,暢通政務服務方式渠道。『一網』提出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實現政務隨時隨地觸手可及,通過積極拓展政務服務渠道,整合建設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推動群眾、企業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多點互聯,實現政務服務渠道多聯暢達,群眾、企業辦事一網通辦,持續提昇政務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實現政務服務的精准推送,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一號一窗一網』能帶來哪些好處
利用自助終端機,5分鍾不到,呂鳳賢就開出了發票,這就是搭上『互聯網』快車的政務服務給企業帶來的改變。
呂鳳賢是一家酒店的會計,因為代開增值稅發票是企業的『日常性』業務,所以她成了市行政服務中心的『常客』。她說,過去遇到人多的時候,要排一上午,甚至一小天的時間都開不上一張發票,自從自助終端機開了之後,也就5分鍾到10分鍾的時間,發票就能開出來,節省了很多時間。
記者了解到,『一號一窗一網』可以解決三個問題。
一是解決『找誰辦』的問題。一號一窗一網系統設計以群眾和企業需求為導向,手機扁平設計,各個服務模塊像擺商品一樣擺在網上,群眾登錄系統就知道找誰辦。
二是解決『怎麼辦』的問題。解決『怎麼辦』的問題,重點是推進『一號申請』。『一號申請』是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基本要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市率先在全省建設了電子證照庫,入庫法人和個人證照67萬多個。
三是解決『辦不好』的問題。服務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借鑒京東,淘寶等電商評價模式,大慶創新了效能監察辦法,制定『五率五化』部門績效星級評定辦法。用星多星少評價部門效能,辦件率、滿意率、提速率、糾錯率、共享率。
『大數據』正成為反映社會經濟的『晴雨表』
如此『強政、惠民、利企』的大慶市信息惠民工程,都離不開一個平臺,那就是數據資源中心。依托『大數據』裡的『大智慧』,大慶市建立了全市統一的數據資源中心。
中心以人口庫、法人庫、空間地理庫、證照庫四大基礎庫為基礎,支橕著不同領域數據共享與應用。目前,中心已收錄近40家單位相關業務數據三千多萬條,為其提供信息共享交換服務。
大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市行政服務中心、市衛計委、市公安局、市人社局等職能部門,也迅速借勢揚帆。依托數據資源中心,大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傳了包含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企業異常經營名錄、守信示范企業等信息數百萬條,實現了市場准入登記數據對政府各部門的數據共享與對接,也催生了大慶市工商數據從統計到監管再到應用的線性互動。與此同時,大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建立了健全的以信息歸集共享為基礎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模式,根據數據資源中心分析出的數據模型為全市中小企業分析研判產業動態、行業數據、投資情況等基礎性情報信息提供了堅實基礎,及時反映社會經濟的『晴雨表』。
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海軍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大慶網上政務服務中心已累計辦理了各類事項37萬多件,從辦事效率上看,整體提高了大約60%,而且各項網上服務的指標,目前在全省還是走在了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