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自制私房美食受追捧 市民購買需謹慎
2017-12-15 12:25:24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高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15日訊 如今,打開微信朋友圈,除了微信好友們發出的日常動態,自制私房美食也悄然加入了微信朋友圈的營銷大軍中。『自產自銷』『純天然』『零添加』等自制食品在朋友圈銷售得十分火爆。但記者了解,這些自制食品的生產者並沒有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等,有的甚至是自己在家制作的。

  自制美食風靡朋友圈

  『自家制作的純綠色無添加的粘豆包出鍋啦,親愛的微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啊!』『新鮮健康的上好原材料,每一道工序都是親手完成。純手工自制鹵雞爪、自制臘腸接受預訂中。』最近一段時間,記者在微信圈裡看到不少類似的信息。微商聲稱親自采購原料,不添加防腐劑,而且會根據顧客的要求做到特色制作。趙女士平常喜歡學習做各種美食,並且購買了很多『裝備』。一開始她只是做一些特色食品送給身邊的親戚朋友吃,口碑很不錯。朋友們還建議她在微信圈裡發照片,誰喜歡誰與她聯系購買。沒想到,這給她帶來了商機,趙女士在工作之餘,做起了自制蛋糕生意,有時一天能賣出10多個自制蛋糕。

  記者發現,在微信朋友圈裡賣私房美食的大多是女性,且大部分人都是從興趣發展而來的。他們的顧客多是親戚、朋友、同事等熟人。相較於實體店或者淘寶網店,微信朋友圈的運營成本小。通過微信留言下訂單,然後微信支付,同城送貨或上門自取,操作很簡單。

  食品安全難保障

  微信朋友圈自制食品雖火,但大多既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也沒有《食品流通許可證》,有的甚至沒有營業執照,缺乏最基本的食品經營資質。因此,質量安全無法保障。

  對於朋友圈這些既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全程也沒有任何監管的食品,不少人對這種模式提出了質疑。

  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曾經通過微信朋友圈購買了一個蛋卷,吃的時候,覺得裡面的草莓並不新鮮,奶油味道也有點怪怪的,隨後兩天開始腹瀉。『賣家是朋友介紹的,礙於面子,而且花費又不是很多,我就沒找賣家理論,只能吃個啞巴虧,給自己買個教訓。』

  微信購買需謹慎

  據了解,對於利用網絡在微信朋友圈銷售自制食品的現象,目前食藥監部門還沒有具體政策,將其納入監管范圍。微信美食作為新鮮事物,監管難度較大。由於沒有營業執照,微信上的買賣雙方都屬於私下交易,即使出現了問題,也沒法通過工商部門進行維權。對此提醒廣大消費者,通過微信購買自制美食還需謹慎,不要盲目跟風,盡量在實體店或取得相關資質的店鋪消費,以此保障自身權利。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