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5日訊 在上海揚名,克山縣靠的不是啥大品牌,就是一枚枚在人們眼中再普通不過的小土豆。克山縣借力『上海市馬鈴薯主食化產業外沿基地』的歷史機遇,乘勢而上,迅速在上海市建立『橋頭堡』——克山縣農產品上海營銷中心,並以此為突破口,將克山縣優勢農產品一舉銷入上海,產生的農產品溢價效益讓克山縣廣大農民受益匪淺。
今年8月,克山縣農產品上海營銷中心在上海市青浦區西郊農產品批發市場正式掛牌營業,此舉意味著克山縣在上海市歷史性地開闢了農產品銷售陣地。早在今年3月,上海市與克山縣簽約,兩地共同推進國家馬鈴薯主食化戰略,克山縣成為上海市唯一的馬鈴薯供應外沿基地。克山縣農產品上海營銷中心對內負責組織貨源,保證農產品品種品質數量,對外架起克山縣農產品與上海市場的橋梁,發揮紐帶連接開發市場的重要作用。
農產品銷售陣地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敲開上海市場的大門,迅速建立起農產品營銷渠道。克山縣農產品上海營銷中心一竿子捅到底,直接聯系上海市旅游景區、休閑農莊、機關和學校食堂等。上海市旅游業高度發達,琵琶園、書院人家等大型休閑旅游度假農莊年接待游客達百萬人次,銷售額近億元,在餐飲方面旅游團訂餐方式是選擇不同價位的套餐,而不是逐一點菜。為了打入這樣的大市場,克山縣農產品上海營銷中心並沒有采取單打一的銷售手段,而是采取產品與手藝打包銷售的辦法。『克山烹土豆』是全國十大特色名小吃頭牌,借助於這一優勢,克山縣農產品上海營銷中心向上海派出3名大廚,專門教授上海大型農莊廚師做『克山烹土豆』這道名菜,將這道菜納入套餐銷售,同時還傳授土豆球掛漿、東北炒土豆絲等地方菜做法,不僅銷售土豆,還教會游客怎麼吃,這些菜餚讓南方游客吃得『如醉如癡』,廣受好評。在吃得好的同時,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了克山,了解了克山土豆。目前,克山縣農產品上海營銷中心已經與上海市150餘家單位建立起供銷伙伴關系,初步構建起穩定的銷售網絡。
克山縣農產品上海營銷中心采取的另一營銷策略是讓食客吃出鄉愁、吃出文化。而為了讓土豆銷售打上文化的標簽,吃出濃濃的鄉愁,克山縣擬斥資20萬元,購買1000臺烤箱,在上海市旅游景點、繁華街區、學區等人流聚集地,專門賣『烤土豆』。目前,作為試點,克山縣已經在上海市投入10個烤箱,開始面向上海市民和外地游客售賣『烤土豆』。
克山縣馬鈴薯產業園區服務中心主任王子順介紹說,依托克山縣農產品上海營銷中心,截至11月末,克山縣5000畝1.2萬噸馬鈴薯、10萬畝2萬噸大豆、2000噸礦泉水銷往上海。營銷中心不僅成為縣域農產品銷售的『橋頭堡』,也已然成為克山縣助力脫貧的生力軍。營銷中心與克山縣河北鄉新民村結成購銷對子,以每噸1000元的保底價統收新民村2000畝4000噸馬鈴薯,也就是說不論土豆大小,統一收購。這一價格相當於農民每斤土豆賣到了5角錢,比每斤3角的市場價格高出2角錢。而營銷中心將土豆賣到上海的價格是每斤1.37元,除去物流費用,從5角到1.37元的差價,政府不賺一分錢,而是以二次分紅的形式,將利潤返還給農民,新民村種土豆的農戶每噸增加收入400元左右,每畝收益在600元左右,新民村110戶貧困戶,235名貧困人口從中受益。
對於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拓寬市場,帶領更多的克山縣農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克山縣農產品上海營銷中心在已有營銷模式的基礎上,又將目光投向了杭州市,並已與杭州市小王子薯片集團達成意向協議,每年提供去泥去皮切成片的5萬噸土豆片半成品,此舉也意味著克山縣從賣原料到半成品的質的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