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聚力攻堅貧困人口樂享安全水
2017-12-15 16:41: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英 李剛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15日訊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向貧困發起總攻、與貧困展開決戰的號角。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我省將解決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掀起了工程建設熱潮。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全省2017年度扶貧飲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全省近15萬貧困人口喝上了潔淨、安全的自來水。

  搶時間保通水

  從今年夏天開始,全省各地扶貧飲水安全保障工程陸續展開,尤其是進入秋季,更是迎來了工程建設的高潮。

  11月5日凌晨5時,天還沒有亮,在佳木斯市樺南縣梨樹鄉永久村扶貧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現場,挖掘機已經高速運轉起來。

  由於永久村地下沙石較多,自來水管網施工不能使用專業的頂管機從地下直接穿管入戶,只能利用挖掘機在前面開挖,然後人工跟進鋪管入戶。這種方法施工難度大、時間長。佳木斯市河海水利建設管理處項目負責人王玉寶說:『現在時間緊任務也挺重的,我們早上五點就開始施工,晚上一直乾到八點,要確保在上凍前保質保量完工,讓老百姓早日喝上放心水。』

  永久村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村,駐村扶貧工作隊李峰告訴記者,這個村的自來水工程還是31年前建的,管道老化,淨水設備已不起作用,近年來飲用水嚴重不達標,必須重建自來水工程。

  新建的自來水工程讓永久村村民非常期盼。施工隊進入現場後,村民們沒事就到施工現場看進度。貧困戶張殿鳳告訴記者,村民們每家都准備兩口大水缸接水,如果兩三天不刷缸,缸底就有一層紅色的沈淀物,水不好喝、衣服洗不乾淨。現在大家都非常盼望這眼井能盡早通水,根據他們觀察,再有10天全村8000米入戶管線將全部完工,大家的期盼眼看就要變成現實了。

  為確保到2018年年底,人脫貧、戶銷號、村出列、縣摘帽,樺南縣計劃通過兩年的建設和改造,全面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實現『村村通自來水、戶戶飲放心水』的目標。2017年,全縣要解決90個自然屯616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2018年要解決剩餘的75個自然屯553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今年以來,省水利廳會同省扶貧辦,對全省農村飲水不安全的貧困人口進行了重新識別。目前,全省飲水不安全的貧困人口為21.7萬,佔未脫貧人口的49%左右,涉及村屯10387個。為了搶抓工期,今年全省涉及的28個項目縣普遍采取了提前整合資金、審查審批、開展招投標的做法,不等不靠、主動加壓,截至目前,全省今年扶貧飲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設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高標准保水質

  從今年起,哪裡的貧困戶還沒有喝上放心水,哪裡就有忙碌的水利人。

  在鶴崗市綏濱縣北崗鄉永德村,一座1983年建設的老水廠經過改造變成了二級曝氣二級過濾的全自動水廠。送水員劉振海告訴記者,這一改造相當好了,沒改造前的水有雜質,池子裡水鏽大,一個月得刷好幾次,放水時還得看著,稍不留神兒就可能跑水。現在的水一點兒雜質都沒有,到點送水時推上閘就行。

  據綏濱縣水務局總工程師於新英介紹,綏濱縣地處黑龍江、松花江衝積而成的三角洲地帶,由於地下土壤結構復雜,地下水鐵錳元素嚴重超標,一般鐵含量為10-30毫克/昇,超標30-100倍,錳含量為1.0-3.0毫克/昇,超標10-30倍。普通的處理辦法很難保證水質。

  在綏濱縣自來水公司水廠,負責人姚可軍告訴記者,這個水廠負責給縣城和附近15個屯供水。過去,他們采取普通的淨化罐和一級曝氣等方法,但是由於綏濱的水質特別差,淨化效果很不理想。現在,他們將水從120米深的地下提取上來之後,首先加鹼提高PH值,然後采取二級曝氣、二級過濾的方法淨化和改善水質,經過縣衛計部門對42項指標進行檢測,淨化水水質完全達標。

  省水利廳農村水利處焦立學介紹,我省飲水不安全的最突出問題是水質不達標。全省大部分地區都存在鐵、錳超標的現象,在比較嚴重的地區超標值甚至達到100多倍,還有部分地區水質含氟超標。因此,我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最關鍵問題是提高水質,工作和資金投入大部分都圍繞提高水質來開展。各地根據現有水質情況,相應的建設紫外線消毒和不同等級的淨化設備。總之就是既要從根本上提高水質、又兼顧投資合理性。

  強力推進保目標

  在泰來縣大興鎮東方紅村村民李國棟家窗外,一臺挖掘機隆隆作響,伴隨鐵臂上下舞動,一條兩米多深的入戶管道從老李家向外延伸著,李國棟家的水田地裡也留下了機械碾壓的痕跡。老李說,挖掘機碾壓後耕地的土發暄,明春種地時機械設備肯定進不去了,都得靠人工。但是即便如此,李國棟一家對工程建設仍是無條件的支持。因為多年來,東方紅村村民們一直企盼能喝上乾淨的自來水。在李國棟家的廚房裡擺著兩口大水缸,水缸上面懸掛著淨水器。李國棟告訴記者,東方紅村的自來水,由於年久失修、管網老化等原因,水管裡放出來的水通紅通紅的,去年他們家不得不花3000來塊錢自費安裝了淨水器。

  泰來縣水務局副局長韓冬介紹,這個村的工程難度相當大,水位高,挖一米多深就上水,沙土地一上水就塌方,而全縣類似東方紅村這樣地質條件的村屯有21個,是省水利廳督導檢查組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

  綜合督導檢查是省水利廳為全面完成2017年的扶貧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而采取的一項推進措施。10月22日,省水利廳派出5個綜合督導檢查組,深入到全省各市、縣(市、區)駐地督導,幫助各地解決實際困難。負責泰來縣的督導檢查組組長張廣志說,泰來縣有21個屯的標段受地質條件復雜、地下河流石多、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因素制約,按時間節點要求很難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檢查組通過現場分析問題,諮詢各單位的技術專家,制定出減少挖深、管材保暖抗凍的施工方案,同時協調組織泰來縣水務局、鄉鎮相關的負責人到情況類似的龍江縣考察,將龍江縣的保溫夾方案運用到泰來縣管網施工中,使問題得到解決。

  據了解,管線計劃埋深按要求必須是2.5米,但由於水位高易塌方等原因,這裡的管線只能埋深2.3米或者1.8米,這種埋深條件下管,冬季管網上凍不可避免。一旦上凍,群眾就會半年喝不上水,而保溫夾主要是針對管網由於客觀原因鋪設不到預定深度而采取的措施。目前泰來縣共有2個村屯2萬多米的自來水管線使用這一技術,不僅施工進度得到了保證,還為泰來縣農村飲水工程節省了200多萬元成本。

  為確保工程建設長期發揮效益,省水利廳積極強化飲水安全工程的各項管理措施,印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指南》,明確市(地)水務局質量監管責任,指導各地水務部門與衛生疾控部門密切配合,合理確定水處理工藝,做好出廠水和末梢水水質化驗工作,確保供水水質安全。為加強工程建後運行管護,省水利廳會同省政府法制辦,起草了《黑龍江省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目前已經省政府法制辦辦務會議通過,擬於近期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