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2月17日訊 每天清晨5點20分,47歲的張士良都會准時從睡夢中醒來,狠狠地揉幾下惺忪的睡眼,然後起身開始給病床上的患者翻身、洗臉、擦身、喂藥、喂飯……四年來,他一直持續這樣的狀態,輾轉哈爾濱各大醫院,從一個地道的農民變成了一名技術嫻熟的護工。
24小時待命,在病房中迎接一個又一個需要照顧的病患,守護他們的生命直至康復。近日,在接受生活報記者采訪時,張士良坦言,在偌大的城市,這份工作雖然辛苦卻給他帶來了許多溫暖和幸福。
想去工地賺錢
因個矮遭拒絕後曾蹲在地頭痛哭
張士良的老家在我省肇州縣農村, 『屯子裡全是鹽鹼地,種莊稼的收入實在是太少了,要不真想不到能走上進城務工當護工這條路。』快人快語,穿著乾淨得體,身高只有1.58米的張士良一看就是個利落人。雖然瞧著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但他的精氣神很好,人也非常豁達幽默。 『我在患者、醫生、護士那都挺聽話的,屬於那種脾氣好的人,所以大家私下裡都叫我「張綿羊」。』說著,他自己也咯咯地笑起來。
說起做護工的經歷,張士良有一肚子的話。『我家兄弟姐妹六個。母親去世早,全靠父親種幾畝地養活我們,日子過得很窮,有時甚至還要借錢生活。』張士良說,後來,兄弟姐妹相繼成家,他也結婚了。可靠種地為生,自己家的日子一直沒啥起色。 『媳婦見我不爭氣,離婚走了,家中只剩下我和老父親相依為命。』
禍不單行,2011年,張士良的父親突然患上重病卻無錢醫治。沒辦法,農閑時張士良就到縣裡的飯店打工。然而,每月千元的收入杯水車薪,根本救不了父親。 『我去工地面試過,想靠出苦力多賺點兒錢,但人家都嫌我個子矮沒要我。』張士良回憶說,那時他都絕望了,常蹲在地頭痛哭,想自己一個大男人咋就把這日子過成了這樣。
進城當護工
第一次從業就拿到上萬元工資
當張士良一籌莫展之時,喜歡上網聊天排解寂寞的他,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叫呂文傑的人。呂文傑說自己是一名護工,主要服務於醫院、養老院等地方,為病人洗臉、擦身、喂飯、接大小便,24小時全程照顧病人的起居飲食。他還對張士良說,護工不同於一般的保姆,要有專業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因為這與病人的康復密切相關。正因為工作內容繁雜,所以工資很高,一般每天至少在200元以上,一個月掙六七千沒問題。
聽了這話,張士良動心了,借路費跑到哈爾濱與呂文傑見了面。呂文傑推薦他到一家職業培訓學校,學習了半個月的護理知識,順利拿下護工上崗證後張士良成了一名護工。
張士良的第一份護理工作是在哈醫大一院照料一位70多歲的老人。這位老先生因病臥床,兒女都上班無暇照料,老人很寂寞。張士良來了之後,就像照顧自己的父親一樣,除了日常護理,還每天陪老人聽收音機、劃拳,看老人喜歡下棋他還在網上偷偷學了幾招,並把每天從報上看來的趣聞講給老人聽。 『第一次乾,我真挺緊張,端屎端尿都不怕,就怕家屬不滿意。』張士良回憶說。
讓張士良意外的是,那次,他不但順利完成了工作,護理老人兩個月還掙到了1.2萬元工資。 『平生第一次賺到這麼多錢,我第一時間坐上大客車回家去給父親送錢治病,在車上激動得都哭了。』張士良說,有了這次經驗,他知道自己能把這活乾得很好,能賺更高的工資。
成炙手可熱護理『明星』
最多時十個月掙了15萬
現在,張士良是醫院裡炙手可熱的護理『明星』,乾的基本上都是腦外科重患的高難度護理工作。張士良說,這樣的危重患者需要用到吸痰等護理技能,所以每天的護理費用都在500元左右。今年,他就曾經在腦外科護理了一個這樣的交通事故患者,10個月掙到了15萬元護理費。
『你別看他個子不高,人可聰明了,還幽默,家屬和病患都喜歡他。』同樣做護工的肇州老鄉梁秀艷對張士良很是贊賞。
『小張淳朴、善良,乾起活來勤快、心細,對老人就像呵護小孩一樣,沒有一點兒怨言,有時候我們家屬都做不到。』病患家屬張春山誇贊說。
『你得了解病人的脾氣、秉性和心理,本來他就有病,心煩氣躁,你得投其所好讓他高興,心情好了病也就好得快了。』張士良總結說。
四年裡,他照顧了上百位病患。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很多病患康復出院,還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
今年上半年,他照顧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大爺,從喂流食、翻身到復健,張士良時刻在身邊。知道老人喜歡看戰爭片,張士良就用自己的手機給大爺下載了幾部電視劇,每天陪老人觀看消遣。就在老大爺要出院的前兩天,家屬告訴張士良可以提前回家看看了,可大爺卻不樂意了,難過地哭著說:『趕緊叫小張回來,我還有兩集電視劇沒看完呢。』兩天後,張士良再回到醫院給其他病人當護工時,他特意去看了看老大爺,大爺像孩子一樣握著他的手,一直微笑著。
帶動老鄉進城『創收』
還在病房裡意外收獲愛情
起初,對張士良在城裡乾這活兒,鄉親們都不理解,可是當看到他的高收入後,大家也爭著想出來乾。張士良說,這幾年通過他的帶動和介紹,每年都有十幾位、二十位老鄉出來當護工,護理一個病人,每天少則200元,多則500-700元,幾個月下來就能讓他們的生活全面改善。
『現在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城市空巢和高齡的老人非常多,而子女沒有時間照料,所以護工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雖然這份工作髒點兒、累點兒,但可以靠自己的勞動吃飯,總比那些閑在家啃老、打游戲的城市年輕人要有價值。』張士良說。言談中,記者得知,這份工作還給張士良帶來了意外驚喜:他在病房護理病人時,結識了鄰床一位照顧患癌丈夫的女家屬。女家屬丈夫去世後,一次偶然機會,她和張士良重逢,因為對張士良有好感,被張士良的品行吸引,他們走到了一起,登記結婚了。現在,妻子不但非常理解他的工作,而且還辭職和他一起乾起了護工。
在護理過程中,張士良和很多家屬成了朋友。他說,現在城市人文化水平都很高,他們尊重護工,也能正常看待和理解護工這份工作,還能把護工當朋友,傾訴自己被工作、孩子忙得團團轉,無暇照顧老人的生活現實。
『生活總是讓人措手不及』。在醫院久了,難免會看到剎那間的生離死別。每當聽到自己護理過的病人去世時,張士良都會蹲在角落裡難過好一陣子。他說: 『我沒什麼大能耐,也不會張揚,就是熱愛護理工作,在病人最痛苦的日子裡,能守護好他們,就是我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