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侵華日軍鐵蹄下"瀕危"的赫哲族獲幸福"新生"
2017-12-18 18:16:08 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作者:李建平 馬曉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5日電 冰封的八岔河宛如一條玉帶,從黑黝黝的大地上穿過。離河不遠處,一棟棟新穎的二層別墅拔地而起,房門前一艘艘八九米長的漁船彰顯著戶主漁家的身份。這裡是中國赫哲族重要聚居地之一——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

  僅有五千餘人的赫哲族是中國人口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黑龍江、烏蘇裡江沿岸。作為漁獵民族,當年赫哲人只要拿一根1米多長的棍子就能在江邊抓到魚,冬天吃凍魚片、夏天吃曬魚乾,自給自足。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最後的漁獵民族。(視頻截圖)

  然而,70多年前,這個中國東北最後的漁獵民族險些在侵華日軍的鐵蹄下消亡。『別看我們赫哲人現在過得這麼好,可當年差點全都死在日本侵略者的手裡。』八岔村村民吳桂鳳的父輩們曾經歷過侵華日軍的殘暴統治。

  驍勇善戰、不畏強暴是赫哲人的民族性格。抗日戰爭中,中國一些赫哲族民眾積極抗擊日寇,讓日本侵略者十分憤怒,想出了讓赫哲人離開賴以生存的江河,集中到荒野『自生自滅』的詭計。

  吳桂鳳時常聽父親提起那段『黑暗』的日子:1942年,日本侵略者搶佔了赫哲人世居的地方,強迫他們搬到遠離江邊的沼澤和荒地。『那地方不能打魚,連水都是紅色的,人們只能靠打野物和采野菜填肚子』。

  被強迫遷居後不久,族人們居住的地方就開始流行傳染病,在缺食少醫的惡劣條件下,不少赫哲族人逝去,吳桂鳳有三個親屬在那時先後病故。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國境內赫哲族人口已由日本侵華戰爭前約3000人驟減至300多人,處於瀕臨消亡的境地。

  『那時候赫哲人太苦了。』今年71歲的赫哲族老人韓桂鳳是八岔村距離那段『屈辱歷史』較近的人之一。

  『當時缺吃少喝的,幾乎家家都有人死,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韓桂鳳聽父輩們說,當地不少人死的時候身上有黑斑,有人說是瘟疫,也有人說是中毒。

  還有赫哲族老人說,當時日本人隔幾天就會到赫哲族居住地取一些飲用水,連同從赫哲人耳朵上抽出的血樣一並帶回去,好像在做什麼研究。

  飽受日寇摧殘和壓榨的赫哲人並沒有屈服,反而激發了他們反抗和求生的斗志,堅強地存續下來。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幫助赫哲人重建家園,並為他們無償提供了漁獵工具、糧食、衣物等,讓赫哲族群眾重新過上安穩生活。

赫哲人成立傳習所教習民歌。(視頻截圖)

  現在衣食無懮、住在別墅裡的赫哲人不僅捕魚、種地,還發展旅游、搞養殖,『我們打造了赫哲第一村旅游品牌,成立了以養代捕漁業農民合作社,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8萬元。』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說。

  今天的赫哲人已經走上了民族平等的發展道路,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但侵華日軍給他們帶來的這份『傷痛』,會一直警醒赫哲族後人。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