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2月19日訊 樺南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完達山西麓,地勢東高西低,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東、中部屬於山區半山區,西部屬於低窪平原區。近幾年來,樺南縣堅持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依托淺山區農業縣的地域優勢,把林下經濟作為農業主導產業之一,舉全縣之力,穩步推進,形成了以發展大榛子為牽動,以發展林菌、林果、林藥為支橕,生產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標准化和產業化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大榛子、沙棘果為特色的林果產業;以黑木耳、香菇為特色的林菌產業;以紫蘇、中草藥為特色的林藥產業;以綠色有機山野菜為特色的林蔬產業等四大產業。
近年來,在林下經濟發展實踐中,一批鄉村科技領軍人纔帶領農民成功地發展了黑木耳、大榛子、沙棘果等產業項目。在此基礎上,著力推動適度擴大規模、提檔昇級,建設標准化基地,打好林下經濟產業化的基礎。由此,樺南林下經濟迅速躍起,大榛子、黑木耳、香菇、紫蘇由原來的分散零星種植向規模化生產,農民在產業化發展中獲得了巨大效益。
孟家崗鎮群英村136戶農民種植黑木耳4千萬袋,總產值1.2億元,木耳戶人均收入超8萬元,帶動周邊12個村共計300多戶,形成黑木耳產業。由原來的露天地擺發展到垂直掛袋,采用木耳生產新技術,省時省力,便於管理,產量高、質量好、效益更好,產品遠銷省外8地市。孟家崗鎮西平村青年農民佟春生10棟大棚,掛袋20萬個,產木耳0.65萬公斤,其中5000公斤批發給牡丹江一帶商販,每公斤70元;精包網絡直銷1500公斤,每公斤100元。扣除生產成本,純獲利10萬元,是種植糧食效益的20倍。
著眼全縣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實際,樺南縣完善《林下經濟產業扶持辦法》。改變過去分散單一投入辦法,統籌整合相關領域資金,對發展林下經濟的大戶、專業合作社、示范基地給予重點投入。加快金融創新,通過林權抵押和農企聯保,擴大借貸覆蓋面。借助扶貧政策,爭取項目資金,緩解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難題。
把名優企業落戶樺南作為林下經濟產業化的重點,近年來,樺南縣引進了黑龍江藍谷、華騰、綠野紫蘇等有限公司,解決了部分林產品規模化生產加工中的難題,牽動了全縣黑木耳、紫蘇的產業化發展,逐步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為農民增收提供了保證。
引進行業旗艦型企業,通過高科技研發,補齊林產品精深加工短板,延伸產業鏈條。建立科技人員獎勵機制,對實現產業化的溢出成果給予獎勵,提高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組織農、林相關部門科技人員深入到產業基地,對各類種植進行面對面指導;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按照特定方式、特定操作規程組織生產,采用新技術、新工藝,變粗放種植為科學生產,進而實現重點打造東部大榛子、紫蘇、中草藥種植示范帶,北部黑木耳、香菇示范帶的發展目標。
同時把強化品牌建設作為林下經濟經營體系的關鍵,改變生產模式,推廣無公害、綠色、有機種植,加大白瓜、紫蘇等特色種植產品地理標志宣傳力度,申報樺南大榛子國家地理標志和綠色產品生產認證,培育優質林下產品品牌,爭創省、市著名商標。
目前,樺南林下產品黑木耳、紫蘇、大榛子、沙棘果等已經形成規模,由政府搭建平臺,成立名優產品行業協會;以專家、能手為骨乾形成產業集團,共同面對市場。充分發揮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作用,推進特色農產品進駐電商平臺,加快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林產品營銷體系,不但種得好,還能賣得好;以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