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追記全省優秀法官、依安縣人民法院民三庭原庭長劉亞慶(上)
2017-12-20 07:35: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衣春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他一生辦理了5000多個案件,調解撤案率達到60%以上,而且實現了零投訴、零上訴、零上訪

追記全省優秀法官、依安縣人民法院民三庭原庭長劉亞慶(上)

  黑龍江日報12月20日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大力深化基層依法治理,健全依法維權和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強化法治建設的基層基礎工作。近年來,為更好地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以行政調解為主導、以司法調解為保障的『大調解』機制在全國迅速推廣。

  在我省,就有一位把一生奉獻給『調解』事業的基層法官,他,就是劉亞慶。劉亞慶生前任依安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三庭庭長、依安縣矛盾多元化解中心主任。在依安縣矛盾多元化解中心揭牌啟動儀式當天,因長期勞累過度突發心髒病,最終搶救無效於2017年10月24日離世,享年57歲。

  劉亞慶一生都堅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秉持著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信念,像老黃牛一樣,拉著一個由法理和『人情』共同鑄成的『犁頭』默默耕耘,把鄉村社會的矛盾化解到基層的土地中。每一次,他都用『春風化雨』的方式,將矛盾解決於無形。他一生辦理了5000多個案件,調解撤案率達到60%以上,而且實現了零投訴、零上訴、零上訪。

  愛民——百姓的事兒對我來說比天大

  『劉庭長真沒了?』

  『真沒了……』

  『怎麼可能,那麼好的人啊……』

  記者在依安縣蹲點采訪劉亞慶事跡的第二天,在依安縣人民法院門口聽到了這樣的對話。

  不願意接受事實的這位老人姓李,他說,『劉亞慶是我見過最親民愛民的好法官!』

  原來,幾年前,李大爺遇到了一件棘手的問題,想通過法律渠道解決,但來到法院門口,卻不知道該如何起訴立案。就在這個時候,他聽見有人喊了一聲『亞慶庭長』,李大爺立刻覺得自己找到了救星。『在依安縣城,我經常聽說,在法律上遇到啥難事兒,就找劉亞慶試試。』李大爺回憶說,他當時一下抱住了劉亞慶的腿,不停地說『你要給我做主……』

  法警和保安急忙上來阻止,但劉亞慶卻向他們擺擺手。劉亞慶想把李大爺扶起來,但他卻無論如何不起身。於是,劉亞慶就乾脆和李大爺一起坐在了地上,笑著說,『老人家,有啥難事兒,您跟我說。』

  劉亞慶十分認真傾聽李大爺的訴求,雖然此案不屬於劉亞慶所在庭室審理的案件類型,但他仍耐心地幫助李大爺整理證據材料,詳細地告訴他應該如何進行法律程序,並陪他到立案窗口立案。

  李大爺說,他永遠忘不了那個1米8多又高又壯的漢子,一屁股坐在他身邊幫他分析案件的瞬間。『他坐下了,但我卻覺得比站著更高大。』

  『百姓的事兒對我來說比天大,無論分內的還是分外的,只要能幫把手我就必須做,哪怕要吃苦受累。』這是劉亞慶生前常掛在嘴邊的話,而這也正是他一生的行為准則。

  2013年冬天,因供熱管線故障發生物業糾紛,涉及居民、商戶160多戶。

  『劉庭長,這大冷的天讓我們怎麼過呀?』

  『劉庭長,我這商店裡的貨物都讓暖氣水泡壞了。』

  『劉庭長,我家可是新婚剛買的家具啊!』

  眾多原告將他圍在中間,你一言我一語。這個案子事實清楚,判決也很簡單,但劉亞慶關注的卻不是怎麼結案,而是要協調供暖公司盡快維修供熱線路,恢復供暖。

  維修管道,必然會影響收集證據,事情一下子陷入兩難境地。『我們就算加班加點兒也必須馬上提存證據,盡快恢復供暖。』於是,他帶著書記員和鑒定人員,冒著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低溫,挨家挨戶走訪,兩天就完成證據提存,第三天就恢復了供暖。

  在基層法院,很多案件當事人往往將怨氣指向法官,而劉亞慶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面對群眾訴求,保持理性的溝通方式。這讓法院所有工作人員都深受感染,不知不覺間,親民愛民,凡事替百姓著想已成為依安縣人民法院的行事標准,獲得當地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為民——每個案子我都要讓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

  對於人民群眾,劉亞慶不僅做到了『心中有愛』,他還用生命踐行著終身的誓言——『每個案子我都要讓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

  就在劉亞慶去世的前幾天,法官助理找到他說,『庭長,昨天開庭的合同案件現在可以下判決了。』劉亞慶遲疑了一下,說,『先不急,一會我們再找當事人試試調解。』

  原來,劉亞慶認為這起合同案件的兩個當事人年輕氣盛,在法庭上互不相讓,輕易下判效果肯定不好。因此他再次找到雙方當事人,希望能夠在判決前把案子調解。

  『我知道你們的生意都剛起步,很不容易。經濟往來間有幾筆爛賬很正常,以後你們的事業要發展,贏了官司,失去了合作伙伴得不償失。』在劉亞慶的勸解下,雙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庭裡年輕同志問他,『案子都已經判決結案了,為啥還要大老遠跑去調解,多費事。』劉亞慶則說:『咱們的案子是結了,可當事人的糾紛沒解決,這不是我們辦案的目的。以後處理問題,你們要多從當事人的角度思考。』

  『多從當事人的角度思考』,這是劉亞慶一直秉持的辦案原則。2014年,依安縣一家糧食加工企業因拖欠糧款被訴至法院,原告方是農戶,人數眾多,情緒激動,很有可能引發群體事件。

  案件事實清楚,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判企業敗訴,執行法律程序,強制企業歸還欠款。這樣判決不但合法合規,也似乎大快人心。不過,在劉亞慶看來,這種『簡單』的方式並不可取。他對一起來辦案的年輕法官說:『不要因為一邊是種植戶,一邊是老板就有傾向,一定要讓雙方心服口服,讓雙方都能感到公平和正義。更何況,種植戶要致富,也需要這些糧食加工企業的幫助。』

  劉亞慶先安撫住種植戶,隨後拉著企業負責人,並排坐了下來。他笑著問:『這位老總,不瞞您說,我當法官之前,當過司機,不知道您創業以前是乾什麼的?』

  『白手起家,以前是種地的。』這位企業負責人見劉亞慶挺實在,情緒也平復了不少。

  劉亞慶說,『如果你在田裡彎腰辛苦一年沒掙到錢,是什麼感受?』

  企業負責人沈默了。這片刻的停頓,讓劉亞慶看到了案件調解的希望,他說,『如果讓這些農戶血本無歸,以後誰還會賣糧給你?失去依安縣這個優質糧食產地而到周邊市縣去收糧,會加大你的成本。不如跟農戶保持長期合作關系,拉上他們一起乾,搞規模種植。規模大了,再有技術支持,糧食品質肯定能保證。』

  企業負責人接受了他的建議,與農戶達成調解協議後支付了糧款。這家企業後來一直和依安縣的農戶合作,通過調解,一起棘手的案件不但被化解,還實現了企業、農戶的共贏。

  便民——老百姓的大部分矛盾在我這裡就能解決

  2017年,已經超負荷工作的劉亞慶又兼任了依安縣矛盾多元化解中心主任。

  『隨著依法治國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百姓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這讓立案數激增。』依安縣人民法院院長孫宏斌告訴記者,但訴訟並非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通過調解方式化解矛盾,不但方便百姓,還能減少基層法院的辦案壓力。

  57歲的劉亞慶,從事法律工作35年,逐漸形成了他辦理案件的獨特方式——『五步調解法』,即立案前調解,開庭前調解,庭中調解,庭後調解,庭外調解。簡單來說,就是把調解工作貫穿案件審理的始終。

  五步調解法,引起了依安縣及齊齊哈爾政法部門極大的關注,並決定在依安縣試點開辦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嘗試讓其成為化解矛盾『第一道防線』。

  『老劉,矛盾多元化解中心需要有個人當主任,主持籌建……』

  『我去……』

  『你也快退休了,要在有限的時間裡捋順工作,帶出隊伍,壓力會很大……』

  『就算我退休了,只要需要,我還可以接著乾……』

  孫宏斌當院長前是從事刑事案件審理的法官,平時幾乎沒有什麼表情,但在回憶這段對話時,他幾度哽咽。

  『老劉平時很少和我交流工作上的事,但成立矛盾多元化解中心讓他很興奮,在家裡念叨不停。』劉亞慶妻子告訴記者,劉亞慶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中心運行之後,60%的案件在這裡就能解決,百姓再也不用東奔西跑,可以極大地方便群眾。而且,我這裡解決的案子多了,法院就能減輕壓力,年輕法官可以有更多時間學習,其他法官能夠集中精力辦理大案要案,最終也能讓百姓受益。』

  為了能將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建設得更完善,劉亞慶長時間地使用電腦查閱資料,已經眼花的他,戴著老花鏡,還要把電腦上的字體放大,由於經常工作到深夜,他總是眼睛通紅。

  終於,劉亞慶主持制定出了《依安縣人民法院繁簡分流、快審速裁、訴調銜接及財產保全程序操作規則(試行)》。它結合依安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對中心受案范圍,『繁案』『簡案』的界定進行了科學的規定和劃分,理清了訴調銜接的辦案流程,為日後中心業務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0月24日,矛盾多元化解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但劉亞慶卻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如今,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已經正式運行開展工作,案件繁簡分流初見成效,但劉亞慶卻再也看不到了。

  日前,省高級人民法院追記劉亞慶同志『一等功』和追授『全省優秀法官』稱號。省高院指出,劉亞慶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用行動踐行了新時期人民法官的價值追求,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公正司法、服務群眾,甘於奉獻、淡泊名利,清正廉潔、敢於擔當,是人民法官的先進代表和新時代的學習楷模。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