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0日訊 17日,星期日。8時許,實時天氣零下26℃。嚴寒的天氣使得更多市民選擇貓在屋裡不願出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我市第三跨線橋開工前准備現場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第三跨線橋工程自7月17日確定建設標准以來,經過緊張的施工,這一天終於進入主橋箱梁架設階段。這標志著我市第三跨線橋建設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圓滿完成了年度建設任務。
擬建設的第三跨線橋是新一屆市委班子在推進城市轉型、建設『活力邊城、幸福家園』中實施的一項惠民工程、暢通工程和振興工程,是我市第一座互通式立交橋,更是全市人民翹首期盼的一座極具代表性的地標性建築。推進中,我市專門成立了由副市長於志偉為總指揮,市交通運輸局、市財政局主要領導為副總指揮的工程建設指揮部。為實現盡早開工,第三跨線橋工程建設指揮部協調施工單位哈鐵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於7月26日開始進駐現場,克服重重困難,實施24小時倒計時推進。截至目前,已建設完成151個橋梁樁基礎、19個承臺、17個蓋梁、25片箱梁。待近日將澆築完成的25片箱梁架到橋梁的承臺上就圓滿完成今年建設任務。17日8時許,記者在現場看到,5片箱梁已排列在起架現場。兩臺大型吊車同時將鋼筋混凝土澆築的箱梁穩穩抬起,又緩慢地移動到橋梁承臺上。經現場詢問施工人員得知,箱梁長為30米、重達102噸。這些箱梁僅從位於五道崗五陽工業園區的梁場運到第三跨線橋建設現場就動用了5臺專業運輸車,途中在交警、運政、路政等部門的大力幫助下,纔被運送到現場。另外,起吊所動用的兩臺260噸、150噸大噸位吊車也是從外地專業架橋公司請來參戰的。
『慢點,一定要注意安全!』在箱梁起吊時,在現場督戰的第三跨線橋工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副市長於志偉不時地叮囑著施工人員。
采訪中特意看了一下手表,記者是7時30分到達現場,雖然穿著加厚羽絨服,但是不到半個小時就凍得手腳麻木、筆不出油,渾身上下直哆嗦。可指揮部各位成員和四十幾位施工人員卻一直堅守在各自崗位上,無一人喊冷,無一人退縮。
『工期實在是太短了,必須得拿出超常規措施纔有可能完成任務。就拿這冬季施工來說吧,如果不扣棚澆築養生的話,這些樁基礎、墩柱、蓋梁根本就完不成。』工程建設常務指揮王德江指著已建設完成的墩柱和蓋梁說。王德江還告訴記者,為了延長施工期,他們協調施工單位在大橋的箱梁、墩柱、承臺澆築上,均采取了扣大棚、點火爐取暖的方式進行澆築和養生。
這邊人機配合吊架箱梁,那邊剛澆築完成的5號墩柱正處養生期。『走呀,上那邊看看去?』王德江指著扣著棉被的5號墩柱和蓋梁對記者說。
在王德江的帶領下,記者來到5號墩柱養生棚,掀開棉被進入立刻沒有了寒意。原來墩柱和蓋梁的養生溫度必須在24℃以上,怪不得棚內火熱如夏。
據王德江介紹,為了將5號墩柱和蓋梁全部包住,他們特意制作了這個長寬高分別為35米、20米、10米的棉被大棚,在裡面燃起16個大火爐,派兩名人員日夜堅守。入冬以後建設的17個蓋梁、19個承臺和墩柱等都是這麼建成的。另外,在制作箱梁時,施工單位采取的也是在預制現場蓋起了一座3噸的鍋爐,確保25片鋼筋混凝土箱梁的養生質量。9時許,當記者從5號墩柱養生大棚返回箱梁起吊現場時,氣溫依舊十分寒冷。這時,當天計劃架設的5片箱梁已經完成一片,正在准備起吊第二片箱梁。寒冬中,建設者們演繹的這幕傲視嚴寒、挑戰極限的冬季施工搶奪戰仍在火熱進行中……
『今天我們計劃架設5片箱梁,估計22日之前這25片箱梁就能全部架完,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回家了。』施工單位哈鐵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項目副經理尹立丹雖然臉已凍得通紅,甚至有些僵硬,但談起今年工程即將竣工時仍笑得那麼開心。
『自從進場以來,我們十來個管理人員一直吃住在鶴崗,等箱梁架完我們也該回家了,等明年過完正月十五就返回來接著乾,怎麼也不能延誤大橋的竣工日期呀!』一想到馬上就能回哈爾濱和家人團聚了,尹立丹的笑容更加燦爛了。
相信,隨著第三跨線橋工程明年初的開復工建設,一條氣貫長虹的『飛龍』一定會如期展現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