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富錦縣邁出『三大一城』建設新步伐 推進大農業、大園區、大商貿和三江平原區域中心城市戰略
2017-12-22 09:42: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關鍵 張繼新 孫暢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現代有序的城鎮風貌。

  冰封雪裹,糧都富錦春湧歲尾。

  12月1日,由富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組成的冬季招商團在北京舉辦富錦經濟技術合作推介會,與『京津冀』環渤海區域知名企業集團及高端人纔實現了成功對接。玉米、大豆、水稻、畜產品、經濟作物、對俄出口貿易加工、生態旅游、秸稈綜合利用、商貿物流等11個產業鏈的38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都有所收獲。

  12月5日,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官網發布權威公告,富錦市在黑龍江省玉米燃料乙醇項目布局地點排序招標中名列第一,這為爭取燃料乙醇項目落戶富錦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年來,處處鐫刻著富錦市第七次黨代會確定的『大農業、大園區、大商貿和三江平原區域中心城市』『三大一城』戰略部署印痕的『富錦新步伐』,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的富錦,正一路猛進,花開四季。

朝陽村民族風情文化一瞥。

  『頭尾相連』再添新『砝碼』

  富錦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黑龍江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對『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具體部署,在綠色食品、糧食深加工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上做文章,催生全市經濟轉型昇級發展的強勁動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預計全年開復工產業項目226個,完成投資93.5億元,同比增長14.2%。

  今年初,《富錦市產業發展規劃》應運而生,將發展玉米全產業鏈作為核心產業。依托象嶼生化醫藥食品產業園平臺,突出資源共享優勢,成功簽約了東北制藥集團10萬噸山梨醇、國投生物30萬噸燃料乙醇、海資植酸鈣等一批重點項目。

  富錦市依托工業園區、城市鐵路樞紐、東部二龍山鎮3個支點,分別布局以鐵路為支橕的物流項目4個,全市鐵路物流發運能力達到1000萬噸。其中工業園區象嶼物流綜合配套設施項目總投資7.6億元,現已完成鐵路罩棚封蓋建設任務,有效保障園區貨物外運。富錦市二龍山鎮萬裡利達倉儲及物流項目和二龍山糧庫倉儲物流項目,總投資分別達到8.2億元和1.8億元。目前267萬噸倉儲設施已建成,年發送能力300萬噸的鐵路專用線基礎設施建設已完工,待鐵路部門審批後開通。鐵路樞紐外圍宏源冷鏈物流項目總投資1.6億元,現已完成1.2萬平方米鐵路罩棚和6棟鋼結構庫房,年發送能力可達到100萬噸。

  園區『騰籠換鳥』取得新進展,停產兩年的大錦農肉雞屠宰及飼料加工項目重新建設並投產,收回園區閑置土地8萬平方米,今年新增20萬噸生物有機肥、10萬噸有機水稻種植及加工項目和種雞孵化項目,實現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目前,屠宰加工區正在安裝屠宰生產線及羽毛粉、血粉、熟食等加工設備已投產,肉雞養殖區一期7個養殖小區40棟雞捨已建成。同時,富錦市還新上了2000頭肉牛和600頭母豬養殖場建設項目,為畜牧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圍繞農業觀光旅游上項目,金瑪集團投資3900萬元建設了稻海田園綜合體項目(萬畝水稻公園項目),該項目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總投資800萬元新建了富錦國家濕地公園觀鳥臺項目。

  依托農業資源優勢,引進並建設了30萬噸曼哈頓集團水稻精深加工、5萬噸正宇啤酒、御林寶萬噸素食代餐粉等項目。其中,總投資3億元的御林寶生物科技1萬噸素食代餐粉項目,今年實現投資7000萬元,現已完成了一期工程廠房裝修及設備購置,年底前將試生產。總投資2000萬元奧德公司原漿啤酒擴能項目,新增兩條生產線,目前已投入使用。總投資3000萬元的東大飲品擴能項目,新上兩條西瓜汁生產線,生產能力從3萬噸提昇到5萬噸。

松花江邊鐵鍋燉魚。

  『天下糧倉』再獻新作為

  富錦市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突出『乾』字當先,緊緊圍繞『三大一城』建設目標,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持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田園綜合體』為重點,紮實推進『農業富民』戰略。

  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瞄准市場需求抓生產、調結構,預計糧食總產超過52億斤。完成國家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種植結構不斷優化,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分別達到了155萬畝、166萬畝和230萬畝,其中單季水稻種植面積全國第一,糧食生產實現了『十四連豐』。

象嶼生化淀粉裝置區。

  以改善品質為導向,發展綠色農業。富錦市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和品牌建設力度,有效提昇農產品品質。強化黑土保護,落實40個、總面積達23.3萬畝的『三減』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內全部施用黃腐酸肥),全市三減面積達到90萬畝;認證『三品一標』,加大農資市場和投入品監管力度,出動執法人員1400餘人次,全市570萬畝耕地全面積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發展名優水產,以提高水產品質量為重點,發展質量效益型漁業。對全市18家規模化水產養殖場進行違禁漁藥專項檢查,全市無公害養殖面積達15450畝。

  以成果轉化為導向,完善農技服務。富錦市把科技培訓、對接指導、示范推廣貫穿於農業生產全過程,全市優良品種普及率達10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農業生產標准化覆蓋率達到86%以上。以科技備春耕為主題,科技人員經常性深入田間進行技術指導,累計解決技術難題2300餘個;采取集中培訓、走村入戶、田間課堂等形式,共舉辦各種類型培訓班360期,培訓農民10萬餘人次,發放科技資料15萬餘份;建設40餘個『三減』、『互聯網+』及新技術、新品種科技示范園區,在各級示范園區和科技示范戶落實試驗、示范、推廣項目72項。

  以機制創新為導向,深化配套改革。把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破機制體制瓶頸的驅動力,著力提高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達到發證狀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率91%以上;流轉集體土地166萬畝,辦理土地經營權鑒證1萬餘份,為集體土地經營權入市融資打牢基礎。創新金融保險服務,擴大以土地經營權、動產、土地預期收入為抵押標的的新型貸款規模,發放新型貸款13.14億元,有效解決生產經營融資難問題;落實農業保險250.62萬畝,提高農業風險的化解能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全市規模經營總面積超過400萬畝。擴大農業訂單規模,推廣『產業龍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基地+農戶』模式,全市共落實訂單131.5萬畝。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富錦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全面鋪開。

  以品牌建設為導向,強化數字應用。把發展互聯網技術作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打造電子商務平臺,宣傳推介優質產品,加快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在全市范圍建設30個、總面積達到6.5萬畝的『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實現基地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發展數字農業,支持金瑪集團實施萬畝水稻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建設項目已通過農業部審核。建成以銷售地方特產為主的『一稷道米館』電商平臺,全年網上銷售農產品預計超過3000噸;建成以銷售自主品牌為主的『金瑪』和『同軍谷物合作社』電商平臺,累計銷售農產品4000噸。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實施整市推進,建設269個益農信息社,打破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最後『一公裡』。

  以完善基礎為導向,加大政策投入。完成兩區劃定。劃定糧食(水稻、玉米)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大豆)生產保護區404.35萬畝,以『兩區』片塊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基本單元,按照國、省統一要求與標准,進行管理、保護與建設;建設美麗鄉村。紮實推進『十百千』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福祥『年村兒』等一批典型村。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建設了全省首家『稻海田園綜合體』萬畝水稻公園,被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評選為『2017民生示范工程』。完善育秧設施。爭取省育秧大棚補貼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以獎代補資金,新建水稻育秧棚1940棟,全市水稻育秧大棚達到4.1萬棟,智能催芽車間34座,水稻智能化催芽、工廠化育秧面積達到228.5萬畝。推進秸稈利用。依托1086臺秸稈粉碎還田機械,實現100萬畝秸稈肥料化利用;落實省秸稈壓塊燃料化利用項目,建成1個秸稈壓塊燃料加工站,帶動全市12萬噸秸稈燃料化利用。

富錦市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幸福顏值』再獲新提昇

  富錦市將『保障民生、服務為民』扛在肩上,排民懮、解民難、增民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富錦人民觸摸到實實在在的民生溫度。

  站位全局,精准發力靶向脫貧攻堅。富錦市把精准脫貧攻堅作為首要的政治責任,認真落實四級包保責任,全力推進產業扶貧,紮實開展『兩不愁、三保障』,落實扶貧小額貸款和產業項目貸款4233萬元,扶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舉辦『春風行動』等招聘會,完成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391人。

  社會保障不斷完善,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共啟用單位125家,啟用人數3148人,啟動參保率達到96%。公益一、二類事業單位參保登記申報審核通過259家,啟用人數10297人,啟動參保率達到97%;企業和個體養老保險共參保21587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方面參保人數為13.27萬人,參保失業保險人數為4438人。醫療保險方面,基本實現了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工傷保險全覆蓋。富錦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26077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46419人,新農合參保人數為233139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2678人。

  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做好百姓民生工程。自今年4月份開工以來,富錦市政部門對全市道路進行了養護與修復,累計完成瀝青?路面39805平方米,鋪裝砂石路11794平方米;鋪設巷道路面5239平方米,人行道板鋪裝5229平方米,累計安裝路燈163盞。累計完成道路、人行道、廣場養護23750平方米;累計完成給排水管線鋪設4727米。其中給水工程累計鋪設完成各類管線2200米,改造了32棟老舊居民樓約1200戶居民的供水設施;排水工程共鋪設管線2527米,改造了全市14個老舊小區及單體樓的排水管網。富錦市園林綠化始終堅持實行一街一景、一街一品的喬、灌、花、草相結合的復式綠化模式,全年共鋪設草坪42400平方米,新增城區綠地面積4.5公頃。

職業農民實訓場面。

  大力實施『教育振興工程』,提昇發展優勢。一年來,全市教育工作進一步呈現出健康向上的良好發展勢頭。先後召開了三次均衡發展推進會,明確了各部門工作職責和階段性任務目標。2017年教育系統規劃異地重建學校5所,改擴建14所,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強度推動教育事業創新發展,教育硬件條件實現後發趕超。提昇學校內涵建設,打造高效的管理團隊。建立健全了中小學校長、教師定期輪換交流機制。今年,通過競聘調整了教育局科長8名、中小學校長15名,21位校長在校際間進行了交流。陽光均衡分班,強化學生綜合素質提昇。今年各中小學起始年級的班額執行標准化學校規定的數額,小學45人,初中50人。依法治教,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富錦市、局兩級對教育違規有償補課、違規推銷教輔教材、違規收費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格治理教育『三亂行為』。2017年以來,富錦市、局級嚴肅查處違規違紀人員4名。

  實施『衛生提昇工程』,改善市鎮村三級醫療服務水平。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工作。2017年列入《富錦市衛生計生事業專項推進工作方案》的衛生計生基礎設施建設共計7項,面積共計15102平方米,計劃投資4862萬元;共為各醫療單位招聘衛生技術人員13人。積極推進醫聯體建設,繼富錦市中心醫院和佳木斯中心醫院、黑龍江省醫院組建醫療聯合體後,富錦市中醫院與佳市中醫院組建了醫療聯合體,婦幼保健院和佳木斯婦嬰醫院組建了專科醫療聯盟,使富錦市的百姓足不出縣即可享受到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目前,富錦市中心醫院已與錦山鎮衛生院組建了區域醫療共同體,通過強化市、鎮兩級醫療機構服務職能,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醫改目標。

  與此同時,多方整合貸款資金和新增債券資金10億元,推進6個片區棚改項目,受益群眾達到5000多戶。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市鎮村三級河長責任體系全面建立。紮實開展信訪『積案大起底、矛盾大排查、領導大接訪』行動,下大力氣化解了土地、房屋征收、產權證照、社會保障等一批積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再顯成效,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進一步增強。『七五』普法成效顯著,獲得全國法治先進縣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追夢之路更清晰,築夢之基更堅實。富錦市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深入落實省委、佳木斯市委決策部署,紮實推進大農業、大園區、大商貿和三江平原區域中心城市的『三大一城』建設,奮力開啟新時代富錦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