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2日訊(記者許諾 編輯彭佳麗)12月20日至22日,哈爾濱大劇院將連續上演由北京驅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上海戲劇學院聯合出品的《鑄劍》,該劇將在哈爾濱連續上演五場。

《鑄劍》劇照。

《鑄劍》劇照。
該劇導演是波蘭新生代導演格熱戈日·亞日那,他以肢體視覺和全息投影,鑄造戰國時期的復仇利劍。改編自魯迅小說《故事新編》之《鑄劍》篇。

《鑄劍》劇照。

《鑄劍》劇照。
本劇主要角色由不同的分身演員形成回憶和變遷、發生與思辨的落差交織,全息投影捕捉動作以及富有能量的激烈視覺設計,使飾演不同分身眉間尺的上戲學生極大提昇了表演水准。哈爾濱大劇院實驗劇場首次展現被拓展觀演空間,帶來強悍的視覺衝擊。《鑄劍》在中國神話的深厚基礎上,運用先進的劇場技術,來展開一次中國與世界的未來之旅。
據悉,《鑄劍》廣泛地使用高精尖多媒體舞臺技術,包括全息投影、視頻影像等,其視覺效果值得期待。演出團隊將匯集由導演邀請的來自波蘭、中國、俄羅斯與美國的多位傑出藝術家。
來自哈爾濱某中學的高二學生於若溪說,整部劇兩個小時內她幾乎是目不轉睛,生怕錯過一個畫面。『吸引我的不僅是情節,舞臺設計有強大的衝擊力,光和影下深遠的畫面以及獨特的節奏和背景來闡述人性矛盾,具有豐富含義。』
李倩卓剛剛上大學一年級,她說,《鑄劍》的劇情讓身邊一些人感覺晦澀難懂,而她卻覺得這部戲『很有看頭』。『戲中在說社會秩序、在說人性,雖然導演是波蘭人,但是整部劇都是用中國的語言意思來表述的。導演用肢體語言構成了舞臺效果,讓觀眾去辨析哲學家們關於秩序規則的社會思考。』李倩卓說,結合自己剛剛閱讀過的哲學類書籍,發現劇中的框架都是哲學框架。舞臺中有骷髏,身邊有眾生擁擠,多個輪回肉身或許只是在傳達著意義虛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