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5日訊(記者 孫英鑫 編輯 王艷)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它是基本的民生問題,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關,同時也是城市文明的窗口。隨著『廁所革命』工作的開展推進,哈爾濱市的城區公廁發生了哪些變化?有哪些問題還迫切需要相關部門為百姓分懮解難。帶著這些問題,連日來,記者對哈爾濱市城區公廁的現狀進行了走訪。

哈爾濱市工農大街上新建的公廁內景。
公廁建好後不開門 無水無電成『擺設』

哈爾濱市測繪路與學府四道街交口處公廁大門敞開,設備損壞已停止使用。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人有三急,當你走在街頭急需座廁所方便一下的時候,卻發現廁所大門緊鎖無法使用,想必那時你的心情會無比懊惱。在哈爾濱市南崗區千山路上,一座外觀整潔的公廁立在路旁,但不知何故大門卻緊鎖,無法使用。

哈爾濱漢水路與千山路交口附近一公廁大門緊鎖,公廁後污穢遍地。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記者在連日的走訪中發現,城區公廁建好後不開放的情況還有很多。在測繪路與學府四道街交口附近,兩座公廁間隔僅百米有餘,但是均不能正常使用。其中一座公廁緊鎖的門上貼有一張南崗區城市管理局的告知,稱此公廁因供水和供電施工未能完成,暫時不能開放,通知時間為2017年10月18日。另一座公廁的窗戶上貼有一張白紙,上寫『設備已壞,禁止使用』。一位路過此處的出租車司機對記者說,好好的廁所建完後不開,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希望有關部門能為百姓想想,早點把這些問題解決。
今年城區公廁正在悄然間『蝶變』
一座城市的公廁環境直接體現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和城市形象。除了那些大門緊鎖的公廁外,今年哈爾濱市城區對外開放的公廁正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公廁老舊髒破的情況已減少。走訪中記者發現,早先的旱廁早已所剩無幾,哈爾濱市街頭出現了一些多功能公廁,不但配備了『第三衛生間』,設置了兒童小便池、可折疊的嬰兒護理臺、殘疾人座便等設施。還安放了綠植、烘手器、洗手液、醫藥箱、便民手機應急充電機、獨立殘疾人小便池、殘疾人通道、無線求助呼叫器、自動售紙機、感應蹲便器等設備,從細小處體現人文關懷。
在公交站點、路口設置了公廁指示牌,安裝夜間標識燈箱,解決了公廁設置在背街背巷、夜間不易尋找等問題。在夜間人流量較多的區域,一些公廁還改變了早6點至晚22點開放的時間要求,實行24小時對外開放,滿足人們夜間如廁需求。
哈爾濱市開展『廁所革命』 新建公廁明年全部投用
據了解,哈爾濱市以進一步完善城市載體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旅游事業發展為目標,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廁所革命』,公廁總量有了增加,城市的整體形象有了提昇。

哈爾濱市工農大街上新建的一處公廁內飾整潔。
哈爾濱市環衛辦相關人員表示,近年來,哈爾濱市加大對公廁建設的投入,公廁建設三年計劃投資達到2.94億元。自2016年起,每年新增公廁200座,力爭到2018年底全市新增公廁達到600座,城市公廁總量滿足國家住建部要求的城區公廁3-5座/平方公裡的設置標准。目前,2016年新建的200座公廁已全部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現已開放118座,年底前可對外開放169座。受供暖影響,其餘31座公廁將在2018年5月全部對外開放。2017年新建200座公廁已有36座完成了工程建設,受冬天施工影響,計劃2018年6月30日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
目前,相關部門正對全市水衝公廁進行GPS定位並陸續在地圖上標注,力爭2018年年初完成數據錄制和測試昇級工作,並向公眾開放,方便市民尋廁。
社會專家:加強系統性管理 讓公廁少些『樣板』多些實在
『廁所革命』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社會建設問題,公廁代表著一座城市的城市文明和社會的發展水平,意義非常重大。黑龍江大學社會學教授曲文勇表示,哈爾濱市的公廁問題比較突出,沒有很好的管理、規劃、使用和監督,缺乏系統性管理辦法。建公廁的錢有了,但後續的問題不系統、不配套,導致有些公廁建完後用不了、不能對外開放,成為了『假牌子』和『樣板』。
曲文勇認為,哈爾濱市有些公廁建的很『豪華』,可是建完了有的一年多不開,嚴重影響了市民如廁,對於此類問題應該問責有關部門。還有些公廁的管理者責任感不強,對設施損壞等問題不能及時處理,導致公廁不能真正方便於民。曲文勇說,對於公廁管理可以進行社會招標,讓有能力、真心想管的人去管理公廁。有關部門也應該多相互配合,不要讓建好的公廁缺水缺電無法使用;在提昇公廁內部設施和環境水平方面下功夫,讓公廁變得更加便民整潔,增加人們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