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2018年牡丹江市有哪些發展新目標
2017-12-27 09:11:00 來源:牡丹江大鵬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18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七大戰略』,按照省委建設『六個強省』和打好『六個攻堅戰』總體部署、市委『五個必須始終堅持』、打好『三大戰役』要求和實現『九個新提昇』目標,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牡丹江。

  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左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均增長7%左右,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3.2%,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強化產業項目建設。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00個、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0個,產業投資增長10%以上;強化市經開區龍頭帶動作用,年內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0個;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0個。

   ●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牡丹江煙廠、富通空調新品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紅星乳業產業園、奧豐石墨深加工等『原字號』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法國歐亞機器人智能焊接、佳美3D打印材料、大衍車聯網等『新字號』項目建設;全年工業投資保持全省前列。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鏡泊湖綜合開發、健康旅居養老示范基地、保利泛娛樂文化小鎮、北京華星輝煌體育場館等『旅游+』融合項目建設;全市接待游客、實現收入均增長20%以上,『候鳥養老』突破20萬人次,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0%;推進月星環球城、遠東國際商旅文小鎮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不夜街』等特色街區,扶持本地納稅電商平臺發展,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15%以上;加快佰佳信、紅星乳業等企業上市進程;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和創新創業。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市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各1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省水平。實施『百千萬培訓計劃』,重點推動『四支隊伍』創新創業。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力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

   ●以加快發展特色高效精品農業為重點調優農業結構。以市場為導向調減玉米10萬畝發展經濟作物,新增棚室菌5000萬袋、林下經濟12萬畝、蔬菜基地2萬畝、新增綠色有機認證面積3萬畝、綠色有機認證產品20個。

   ●以促進融合發展為重點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畜牧業加工產值增長10%以上;進入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綠色有機食品企業達到50%以上;全年線上農產品銷售額增長20%以上。

   ●以提昇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啟動建設10個以上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

   ●以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全市規范合作社達到260個。

   ●以激活市場、要素為目標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力爭兩年內完成全部改革任務。

  深度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快構築全面開放新格局

   ●加快重大平臺建設。牡丹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運營,並在此基礎上爭建牡丹江綜合保稅區、跨境經濟合作示范區。

   ●加快集疏運體系建設。闢建綏芬河集疏運口岸中心、闢建牡丹江物流園區、闢建牡丹江集疏運樞紐平臺;確保哈牡客專、哈牡既有線電氣化改造按期通車,力爭牡沈客專(牡丹江至敦化段)項目早日納入國家鐵路建設施工計劃。

   ●大力發展外向型產業。不斷提高跨境產業層次。

   ●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深化與東莞市對口合作。

  堅持城鄉一體、協同並進加快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堅決打好城市昇級戰役。推動老城區功能品位雙提昇,翻建平安街、新安街等12條主次乾道,逐步提高步行和自行車、公交出行分擔率;開工建設牡丹江綜合交通樞紐,新火車站投入使用;持續提高供電、供熱、供水質量,新增天然氣用戶2萬戶、停車泊位7000個;舉全市之力建設江南現代新城;構建『智慧+』城市服務體系,建設智慧化城管平臺系統;深入開展市容市貌、『僵屍車』等綜合整治;繼續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改造城關鎮、重點鎮棚戶區5116戶;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20個。

   ●不斷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鼓勵各縣(市)區為綏東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牡丹江經開區引進項目。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美麗牡丹江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建成區內黑臭水體治理,完成銀龍溪、北安河清淤,餐廚廢棄物處置項目投入使用,市區PM2.5年均濃度穩步下降。推進『廁所革命』,新建改擴建旅游廁所45座,改造中心城區旱廁27座;力爭三年內全市農村『廁所革命』取得明顯成效。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加快荒溝、龍虎山2個電站建設,力爭林海水庫獲批開工、奮斗水庫完成主體工程,推進牡丹江沿江、海浪河2個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全市植樹造林8萬畝以上,治理水土流失30萬畝以上,市區新增綠地20萬平方米以上;確保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通過國家驗收。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決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重點解決好因病因殘致貧返貧問題,實施更加嚴格的督查考核和退出機制,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千方百計推進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新增城鎮就業5.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著力加強社會保障。實施全民參保計劃,五項社保新增參保3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覆蓋;新增醫養結合床位500張;改造市區棚戶區500戶;安置回遷居民8000戶。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江南4所新建學校投入使用;繼續實施『中西名醫引進計劃』,重點在提高引進層次和診療水平上下功夫;新建全民健身路徑50處;建成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層覆蓋率達到90%。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確保城市信用排名全國領先;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及醫療器械專項整治;加快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繼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完善市行政審批局功能,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加快建設『互聯網+後臺』的『4.0政府』,完善網上審批服務中心和網上民生服務中心功能;推進溫春鎮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

   ●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全面加強作風和廉政建設。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