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2日訊 熱詞
教育
到校時間應推遲至8時30分讓孩子們從容吃早餐
小學生早上過早上學是委員和代表們關心的問題。有研究表明7-12歲孩子睡眠要達到9-12個小時,但因為學習壓力大,哈爾濱市城區大部分小學生遠沒有達到這一要求。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多睡會兒,不得不壓縮孩子的早餐時間,有時讓孩子在路上匆匆解決,有時甚至不吃早餐。本次『兩會』,哈爾濱市政協委員肖剛提出,建議哈爾濱市學生到校時間統一推遲到8點30分。
浙江省教育廳在2016年曾發布過全省2016年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報告,測試調查結果發現,每天吃早餐的學生與吃早餐不規律的學生,在學業表現上有顯著差異,吃早餐對他們的數學、語文成績均有正面影響,每天吃早餐比幾乎不吃早餐的學生成績高50-70分,相當於多接受1-1.5年左右的教育,為學生帶來的好處甚至遠超學生在學習方式、學習動力、自信心,以及參加校外補習、家長教育水平或家庭收入等方面帶來的優勢。
對此,肖剛委員提出,學校應做到減少學生的作業量,總量不要超過兩個小時;建議哈爾濱市學生到校時間統一推遲到8點30分,學生可以多睡一個小時,按時吃早餐,有利於提高聽課效率。在放學時間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壓縮課時,但每節課的內容沒有壓縮。所以,壓縮課時並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卻要求老師提高課堂效率,做到輕負高質,保證教學質量。
此外,建議教育等相關部門聯合學校制定相應配套方案。一是開設綠色通道,對於特殊情況只能提前到校的學生,允許他們提前進學校,看書或自修,並由值日老師統一管理,或者准備圖書館,作為早到孩子們的臨時自習室,安排老師輪流負責管理,保障學生安全。二是調整學生在校作息時間,確保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可以壓縮每節課的課時,或者適當縮短午休時間,以保證學生在校上課時間。
熱詞
環境
大新街與景陽街交口30年爛尾樓該管管了
『冰城夏都』『丁香城』『東方小巴黎』……哈爾濱曾被賦予了眾多美稱,特別是自哈爾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哈爾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民文明程度都有極大的提昇。但位於主乾街路的大新街與景陽街交界處卻存在著一處爛尾樓,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並且已經持續了將近30年。對此,哈爾濱市政協委員劉家喜希望相關部門給予高度重視,查明原因,盡早解決該處爛尾樓。
劉家喜在《關於對景陽街與大新街交界處爛尾樓進行綜合整治的建議》中提到,該爛尾樓具體位置位於景陽街、大新街、北頭道街、昇平街合圍區域,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佔地面積2,700平方米,高24層,主體牆面沒有進行封閉,一直處於爛尾狀態近三十年!該爛尾樓首先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因建設時間久遠,經過多年的風雨侵蝕,樓體及牆磚有被腐蝕的情況。近年來,居民也多次反映該樓體有建築殘渣掉落,險些釀成傷人、傷車事件,威脅行人及過往車輛安全。其次是對城市面貌有極大影響,『鶴立雞群』式地給城市形象抹了黑。
提案中還提到,該爛尾樓對城市經濟發展有較大影響。道外區是哈爾濱市的開埠之區,大新街、景陽街更是聚集著燈飾城、皮草城、家電等多種商業業態,這裡還有著享譽全國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是國內外游客到哈爾濱的必游之地,但該處爛尾樓無疑會給外來游客、外來客商留下不好的印象。且該處爛尾樓地理位置極其優越,是商業發達區域,黃金地段,多年處於爛尾狀態,極大浪費土地資源,給哈爾濱市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熱詞
供暖
供熱期延長10天最低溫提高至22℃
供熱關乎民生,這個話題是歷屆哈爾濱市『兩會』代表和委員們的焦點。在今年的『兩會』中,多位代表委員將再次聚焦城市供熱,他們建議,哈爾濱市的供熱期延長10天,室內最低溫度提至22℃。
哈爾濱市政協委員劉元興帶來了《關於延長供熱期並提高最低室溫標准的建議》的提案,他建議將哈爾濱市的供暖期改為當年10月10日至次年的4月20日,即提前10日適應供熱,同時,將室內最低溫度標准由現在的18℃提高到22℃,以提高市民冬日居住的舒適度。
哈爾濱市人大代表吳文峰也提交了《關於提高供暖最低溫度標准,增進居民越冬舒適感的建議》,他表示群眾一直反映18℃太低,尤其老人和孩子更不耐寒,無法承受,更談不上溫暖舒適。專家認為,當室內溫度達到18℃時,正常情況下需要再穿一件厚外衣,這樣體感溫度可以達到23℃左右,人纔不會覺得冷。醫學專家認為,18-25℃比較適合人的居住,而22℃最好,室溫在30℃以上或10℃以下,不僅容易誘發心髒疾病,還易讓人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冬季供暖時,熱企需提供人性化服務,根據天氣變化實時調節供熱溫度。由於哈爾濱市冬天氣溫極低,為了使居民越冬能感到舒適,為此建議室內溫度最低標准提高至22℃,通過提高供熱最低溫度標准,達到切實增進居民越冬舒適感的目的。
熱詞
食品安全
外賣送餐箱應定期消毒送餐員必須有健康證
1日,在哈爾濱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前,生活報記者從哈爾濱市人大建議綜合查詢網站獲悉,截至1日17時,已有485條代表建議可供查詢。這其中,關於外賣送餐車衛生的問題,也一直被社會各界所關注,為此,哈爾濱市人大代表李健萍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市民在馬路上,經常能看到送餐員騎著電動車送餐,送餐箱往往是網絡外賣平臺統一制作的,送餐箱的形式各異,材質與規格均不統一,很容易使食品在物流和配送過程中,因為衛生條件不合格,造成對食品的二次污染,並且餐食受到細菌微生物等污染後,會引發腹瀉、腸胃炎等疾病。因此,對外賣箱和外賣工具進行消毒十分必要。政府應當出臺強制的規章制度,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送餐員按照規定定期體檢,必須持有健康證方可上崗。送餐容器和食品包裝應清潔、密閉、完好,送餐設備應定期消毒,符合食品安全標准要求,確保送餐過程食品不受污染。相關監督檢查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對此類送餐車進行監管和抽查,來提高和保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不應該心存僥幸,送餐箱的消毒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確保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監管方將相關的辦法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