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日訊 為了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日前,齊齊哈爾市衛計委會同市人社局制定了《單病種臨床路徑實施意見》,2018年1月起實行,並推出首批100種臨床路徑。至此,包含冠心病、心絞痛、腦血栓等百種疾病診治將『標准化』,讓百姓的診療過程明明白白。
什麼是臨床路徑?
臨床路徑是指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准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是一個有關臨床治療的綜合模式。
就齊齊哈爾而言,市衛計委以治療方案相對明確、技術相對成熟、診療過程中變異相對較少的疾病為原則,組織全市三級醫院篩選出院患者排名在前300種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流程較為明確的疾病作為重點病種。在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文本基礎上,組織臨床專家、藥學專家及醫保、物價管理人員分析論證,明確每一個病種的診療時間、診療內容,根據醫院基本用藥目錄明確治療藥物,制定了初步的臨床路徑文本。
規范臨床路徑好處在哪?
據了解,《單病種臨床路徑實施意見》可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降低醫藥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其一,有利於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臨床路徑對診療程序均有具體明確標准,克服了醫療行為的差異,有助於實現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提高了醫療行為的規范性及醫療質量。
其二,有利於醫療管理工作的開展,提高管理水平。臨床路徑為醫療管理提供了一套規范權威評價標准,各科室、各專業質量水平有了可比性,有利於醫療管理工作的開展。
第三,有利於增進醫患溝通,保障醫療安全。由於診療程序的規范,醫護人員按要求及時溝通並記錄,患者入院後對自己住院過程中的診療行為能充分了解,實質上充分賦予了患者對診療工作的知情權、監督權,方便了醫患溝通,患者比過去更加理解醫生的醫療行為,因而能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有效防范醫患糾紛。此外,有利於減少病人住院時間,降低醫藥費用。
首批100種『路徑』後,後續工作如何推進?
從2018年開始,齊齊哈爾在全部三級公立醫院和80%以上的二級公立醫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年底前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實施臨床路徑病種將達300種,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病例數達到公立醫院出院病例數的30%以上。
據了解,下一步,市衛計委將加強對醫療機構實施臨床路徑的監管,從路徑准入、病例文書、報告、醫患溝通、合理用藥等方面加強醫院兩級質量監控,確保不出現醫療事故及糾紛,確保臨床路徑工作順利實施。同時,加快電子化臨床路徑進程,逐步實現電子化路徑管理覆蓋所有路徑病種,實現全面電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為建立科學高效、特色鮮明的臨床路徑管理模式提供支持。同時,市衛計委還要求各有關醫療機構要加強臨床路徑工作的宣傳教育工作,使醫務人員掌握更多的臨床路徑管理知識,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臨床路徑工作,為全面推行臨床路徑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首批100種單病病種臨床路徑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