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嫩江『書記工程』讓村集體經濟『壯』起來
2018-01-09 10:27:59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仲欣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9日訊 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事關農村發展、農民致富。作為農業大縣,近年來,嫩江縣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主動擔當作為,依托資源、產業、項目,探索發展模式,不斷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實力。

  圍繞資源做文章 盤活存量『增效益』

  通過村集體自主經營、租賃等方式實現資源和資產增效,讓村集體經濟的老舊血管『活』起來。該縣對全縣7個山區鄉鎮的國有

  耕地實行有償使用,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600餘萬元;對7個平原鄉鎮各村清查出來的『多分地』『開荒地』『賬外地』等新增地源進行登記造冊,實現集體收益最大化。2017年,全縣121個村通過國有耕地管理和土地公開發包實現集體收入2000多萬元。前進鎮東昇村采取『支部+企業』的發展模式,以675畝沙化閑置集體用地入股,與企業共同發展紅松種植項目,預計2019年達效後,年可增收40餘萬元。盤活閑置或低效使用的辦公用房、校捨、倉庫等集體資產,實行發包和租賃經營。臨江鄉鐵古砬村利用水域資源,引進黑河星河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寒區試車項目,以村集體土地折價入股,分紅佔收入的20%。伊拉哈鎮黎明村、嫩江鎮長江村、白雲鄉清泉村等13個村通過閑置資產對外租賃的方式,每村每年增加集體收入2?5萬元不等。

  圍繞產業做文章 多元發展『闖新路』

  嫩江縣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發展村集體經濟渠道。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牧、水產、蔬菜等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積極發展林下經濟。聯興鄉哈什太村通過旱改水項目新增村集體水田1050畝,通過對外發包經營,去年村集體增收8.4萬元。白雲鄉白雲村、霍龍門鄉前屯村等14個村積極發展『林下雞』、野豬、藍狐等特色養殖產業,每年每村增加集體收入3?10萬元。

  圍繞農業產業鏈條,村集體為農民提供信息、技術、流通、倉儲以及代耕等有償服務,增加集體收入。海江鎮中心村注冊成立的民意勞務服務中介公司,通過收取勞務輸出中介費平均每年為集體增收兩萬餘元。海江鎮勝利村投資120餘萬元成立農機車隊,近兩年村集體實現代耕增收29萬元。積極發展『互聯網+地方特產』項目,全縣144個村成立了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目前,已有長福鎮長慶村的綠芳牌馬肉乾等20餘種地方特色產品和綠色產品在線上銷售。

  圍繞項目做文章 挖掘潛力『提質量』

  嫩江縣大力發展村集體經營項目,鼓勵有資金積累的村利用有利條件興辦集體產業。雙山鎮雙山村投資20萬元創辦了黑木耳種植基地,去年產乾木耳5200斤,村集體獲純利潤5萬餘元。依托項目優、發展快、前景好的私人企業、合作組織或協會,以村集體注資、資產資源入股等方式合作經營增加村集體股份合作收入,雙山鎮雙山村以集體土地入股與眾旺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每年村集體經濟可增加3萬餘元,可安置本村10名勞動力就業。近年來,臨江鄉江南村等8個村,共爭取扶貧開發項目資金1400餘萬元,興辦食用菌種植、玉米烘乾塔、鵝業養殖等項目,目前累計為集體增收190餘萬元,同時增加了村民勞務收入。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