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花江上,水上游樂項目豐富多彩。
黑龍江日報1月18日訊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最早叫『水計劃』,因為要與已經出臺的『大氣十條』相對應,改為『水十條』。環保部所屬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規劃院,CAEP)是『水十條』編制組牽頭單位和主要技術支持單位。
據測算,『水十條』投資將達兩萬億元。經過多輪修改的『水十條』將在污水處理、工業廢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進行強力監管並啟動嚴格問責制,鐵腕治污進入『新常態』。
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水十條》,4月2日成文,4月16日發布。
『水十條』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原則,貫徹『安全、清潔、健康』方針,強化源頭控制,水陸統籌、河海兼顧,對江河湖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堅持政府市場協同,注重改革創新;堅持全面依法推進,實行最嚴格環保制度;堅持落實各方責任,嚴格考核問責;堅持全民參與,推動節水潔水人人有責,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水污染防治新機制,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多贏,為建設『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而奮斗。
『水十條』要求,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於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