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改氣』供熱,環保又易控。 記者李寶森攝
黑龍江日報1月19日訊 哈爾濱市自2011年開始大規模拆並小鍋爐,普及集中供熱,以徹底解決困擾居民的供熱質量問題,大力改善空氣質量。歷經七年努力,如今哈市徹底告別了10噸以下燃煤小鍋爐,並開始在居民供熱中應用清潔能源,加速了環保供熱的步伐。
近日,記者前往位於南崗區學府路333號的哈工大學府校區,零距離體驗小鍋爐拆並網後的運行情況。在威立雅哈工大區一處新建的換熱站,一名身穿紅色工服的工作人員正低頭檢查換熱設備,他就是熱網檢修工沈寶平。『雖然我們公司的換熱站都是無人值守,但每天仍需檢修員進行安全巡檢,查看是否有跑冒滴漏、丟水現象,並將巡查情況逐級上報。一旦有問題,遠程監控中心就會報警。』沈寶平說。
在哈工大學府校區家屬區,記者遇到居民呂阿姨,她對今年並網改造贊不絕口。『真的非常希望並網!你看那個大煙囪,離我們住宅區太近了。以前一到供暖季,出門根本不敢穿淺色衣服,洗不起呀!現在沒有顆粒物了,小區的小氣候也好多了!』呂阿姨告訴記者,該小區之前是小鍋爐分時段供暖,導致屋內冷暖不均,現在集中供熱,家裡24小時恆溫,住著非常舒適。
據威立雅哈工大區經理徐濤介紹,去年7月初,哈市確定對哈工大學府校區(辦公區和家屬區)進行並網改造,改造面積達4萬平方米。9月初,哈工大順利拆掉2個鍋爐房,共4臺2噸鍋爐,順利完成拆並改造,並於10月10日開栓供熱,讓轄區居民家裡第一時間有了熱度。
談起燃煤供熱小鍋爐拆並網,哈市供熱辦規劃處處長孫福濱告訴記者,每年的拆並網都是一場硬仗。從2011年拆並小鍋爐以來,全市共拆並網居民及居民和單位混合供熱的燃煤小鍋爐3000多臺,增加集中供熱面積5000萬平方米,市、區政府投入改造補貼資金超過12億元。這個供熱季集中供熱普及率超過95%。據了解,目前,哈市已經建起了一大批大型燃煤熱電聯產供熱和大型鍋爐供熱熱源,還有一些是從過去的發電企業改擴建形成的熱源。基本形成了哈市的供熱規劃熱源格局:東有華能供熱、哈投供熱、太平供熱,西有大唐熱電公司、金山堡供熱,西南有威立雅供熱,南有平南熱電,北有捷能熱力、哈爾濱第三發電廠供熱。同時,全市還有一批區域供熱的20噸到90噸的中小型熱源。這些熱源基本滿足了全市2.6億平方米房屋的集中供熱需求。
在解決供熱質量的同時,哈市還加強環境質量建設,通過引進清潔能源,調整供熱能源結構,開始把清潔能源供熱納入規劃,替代未來拆除的燃煤鍋爐。哈市先後有電鍋爐供熱、燃氣鍋爐供熱、污水源熱泵供熱等一批清潔能源走進居民供熱市場。
近日,記者在東棵街76號居民小區看到,哈爾濱中潤物業供熱公司新上的500千瓦蓄熱式電鍋爐替代燃煤小鍋爐已經正常供熱,供熱面積3800平方米。他們作為居民電供熱試點,直接從大唐新能源發電公司購買風電供熱。在相隔不遠的另一處拆除的燃煤小鍋爐現場,用上的是兩臺1.5噸的燃氣鍋爐供熱。而污水源熱泵供熱在經過哈爾濱學院家屬樓3年供熱示范後,今年在南直小區拆除的燃煤小鍋爐房裡新上了3組供熱系統,利用了流經這裡的污水提熱,為這個5萬平方米的小區供熱。據介紹,在利用清潔能源供熱方面,哈爾濱市環保局已經開始考慮把清潔能源納入供熱規劃調整中,讓更多的清潔能源替代燃煤鍋爐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