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4日訊 記者日前從牡丹江市民政局最低生活保障局了解到,《牡丹江市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正式印發出臺,各項推進工作也隨之啟動。該方案構建了困難群眾綜合救助體系,確保社會救助『全面、精准』雙兜底,實現了現階段救助制度的全覆蓋。
據了解,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著力解決社會救助制度分散、統籌銜接不夠、綜合效能不高、對象認定不夠精准等矛盾和問題,市民政局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總體要求,制定《牡丹江市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方案》。《方案》建立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社會救助體系,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總體要求,兜底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局面,助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確保2020年如期實現全市脫貧攻堅目標。
該《方案》堅持統籌協調、兜住底線、信息共享和精准救助的原則,加強各項社會救助制度相互融通,提昇救助綜合效能。在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8+1』、黑龍江省『9+1』制度體系的基礎上,又將『殯葬救助』納入體系,進而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為主體,以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取暖救助、臨時救助、殯葬救助為輔助,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10+1』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框架。通過『10+1』體系框架兜底保障所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在保障好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受災人員的同時,重點救助去產能貧困群體、困難轉業志願兵(士官)群體、農村建檔立卡貧困群體、困難殘疾人群體、農村貧困老年人群體和農村困境兒童群體,確保各項附加優惠政策的落實,體現救助資源分配的二次公平。這一綜合救助體系實現了現階段救助制度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