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6日訊 駐村的日子,要傾聽百姓的聲音。撲身鄉村,要做些扶貧實事。何鶯歌駐村的日子是從2015年9月18日開始的,從孫吳縣一名紀檢乾部到孫吳縣辰清鎮寶泉村駐村第一書記,何鶯歌進入角色很快。2017年,何鶯歌獲得我省100名優秀駐村第一書記榮譽稱號。榮譽面前,扶貧沒有止步。『我要待到2020年,只要有一名老百姓沒脫貧,我的扶貧任務就沒有完成。』何鶯歌默默地在心裡與寶泉村簽下了『脫貧之約』。
坐炕頭蹲村頭研究發展規劃
何鶯歌是硬漢,做起扶貧事卻心細如絲。何鶯歌說,在農村工作與村民打交道,最怕不接地氣。放下架子,方能拉近距離;俯下身子,方能贏得民心。為更快適應『第一書記』的角色,他走進田間地頭,坐到群眾中間,與村民多交流、多溝通。通過不斷熟悉掌握寶泉村實際情況,默默在心中制定了寶泉村的發展規劃。
何鶯歌說:『只有知所想,明所求,纔能開展好工作,成為百姓的貼心人。』他通過走訪調研發現,貧困戶由於思想觀念、資金、技術以及勞力等方面存在的困境,自我造血能力差,必須要有一個平臺來『一站式』解決這些問題,發展養殖產業成為首選目標。
施行訂單養殖開啟致富門路
何鶯歌帶領扶貧工作隊入戶走訪調查,認真分析研判,組織開展結對幫扶,根據貧困戶發展意願,為每戶制定脫貧規劃,詳細制定脫貧措施。為了讓貧困戶放心大膽乾項目,2016年,在孫吳縣紀委領導的支持下,結合寶泉村實際,籌資4.7萬餘元,何鶯歌組織成立林泉林下養殖合作社,購進了10500只雞雛。采取『企業+合作社』的形式與北京蓋圃公司進行合作。同時,組織一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雞場務工,該養殖項目帶動了20餘戶貧困戶增收。
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何鶯歌趁熱打鐵,帶著村支部書記吳國臣到安徽考察招商。在安徽一個孵化基地,何鶯歌找到商機。2017年4月28日,孵化基地來人到寶泉村考察,與寶泉村林泉林下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三花鵝養殖項目的合作,合作養殖8000只三花鵝,並爭取扶貧資金58.5萬元,建了1000平方米孵化場。2017年9月16日,該廠家已按合同約定到寶泉村回收三花鵝。林泉林下養殖專業合作社三花鵝養殖項目共有9戶貧困戶以現金、糧食飼料和務工方式入股,入股資金為1.9萬元,貧困戶收益分紅共0.8萬餘元,務工增收共0.9萬餘元。
寶泉村貧困戶董濱高興地說,以前的收入是一年纔掙幾千塊錢,有病的時候幾個月都不能乾活,錢都治病花了,現在三個多月就能掙一萬多。
抓黨建強設施 紮根鄉村志不渝
2017年,作為『第一書記』的何鶯歌有了幫手,增添了兩名駐村隊員。他們從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推進了寶泉村黨建工作規范化、議事決策公開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積極推進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何鶯歌了解到村民種地難、收糧難,都是因為農田路基礎差的原因。他通過多方奔走,協調資金8700元購買18節涵管,修繕了村裡農田路。爭取縣扶貧辦資金18萬元,修繕村級活動場所,改善村裡辦公條件。協調縣文廣局鋪設了籃球場地,並安裝了音響設備,滿足了村民對文體生活的需求。組織村民打掃村內衛生並協調鉤機對村裡主巷道邊溝加寬,改善了村容村貌。何鶯歌說,以前寶泉村沒有村集體產業,現在養鵝孵化場這個項目開創了先河,作為村集體企業,所得利潤將用於村裡的公益事業、貧困戶的救助救濟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今年建設完成的家禽孵化場孵化能力10萬只,目前已經投入使用,計劃養殖20000只左右,鼓勵更多的貧困戶參與進來,帶動大伙增收致富。通過特色產業的發展,增加村級集體收入,提昇村民的幸福指數。
何鶯歌紮根寶泉村已是第4年,他說,這段駐村經歷彌足珍貴,這裡的村民與他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他希望和寶泉村一道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