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8日訊(記者 陳顯春)24日,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在哈爾濱開幕。來自醫藥衛生組別的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CT磁共振科主任李曉陵、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郭宏偉、黑龍江省中醫醫院院長王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鄒偉、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一科主任叢慧芳、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肝脾胃科主任楊沈秋、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教研室主任孫世曉、黑龍江省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潘洋8名省政協委員聯名提案中醫院的院內制劑作為一種中醫臨床辨證施治補充方式,與藥品企業生產、面市的正式藥品相比,因具有其處方靈活、研制周期短、批量較小、可滿足不同需要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目前,我省各中醫院的院內制劑均未被納入醫保范圍。
8名委員認為,黑龍江省的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各中醫院的院內制劑起源於歷代名老中醫藥專家,針對東北地域和氣候特色的臨床治療經驗凝練總結,是幾代龍江中醫人薪火相傳、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經過了幾十年的臨床檢驗,對許多常見病、慢性病,尤其是地域性疾病的治療和改善具有顯著效果。由於中醫院對其享有知識產權,院內制劑無法通過正常藥品銷售渠道買到,若有需求的患者只能到生產該制劑的醫院支付現金購買。醫院住院患者住院費用大部分都是通過醫保支付,但卻無法使用醫保購買院內制劑。據統計,98%以上的院內制劑都是門診處方藥,沒有投入病房處方范圍。這一現狀給真正需求院內制劑進行治療的患者帶來了諸多不便,在方便患者就醫存在著一定局限性。
另外,我國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其中第七章第四十九條中也有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藥飲片、中成藥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目前,我國大多數省份已將院內制劑納入了醫療保險范圍。
8名委員建議,我省有關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的相關規定,盡快制定關於將中醫院院內制劑納入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工作計劃及相關政策,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借鑒推廣安徽、山東威海等地的經驗,推動醫療機構中藥制劑以及針灸、治療性推拿等非藥物診療技術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為深化醫改注入源源不斷的『中醫藥元素』。將中醫院的院內制劑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將有利於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發展中醫藥衛生事業,積極推進『健康龍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