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2018-01-30 10:02:08 來源:東北網-伊春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伊春市委黨校呂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一論述揭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對生態文明建設地位的准確把握。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生態文明將全面提昇。這既包含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也有達到高水平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為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明確了方向指引、目標任務、根本遵循和前進動力。

  建設生態文明,就要自覺踐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因自然而生、與自然共生,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古今中外,生態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文明的興衰演替。因此,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現代化建設的突出位置,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建設生態文明,就要深刻認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無數實踐已經證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優勢就會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綠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必須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建設生態文明,就要努力實現『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和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人民群眾期盼享有更優美的環境。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強國,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提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把建設美麗中國與實現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讓人民盡享自然的寧靜、和諧與美麗,是新時代黨的神聖責任與使命。

  建設生態文明,還要與世界各國攜手建設清潔美麗世界。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這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強烈的生態責任意識。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必須堅持環境友好,和世界各國聯手應對氣候變化,共同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在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進程中,中國一定能為全球生態安全、為人類生態文明作出應有的貢獻。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只要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為指引,全黨全社會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就一定能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