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0日訊 民以食為天,糧豐安天下。近幾年來,寶清縣倉廩充實,農業發展欣欣向榮。截至目前,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了243.3萬畝,預計今年糧食產量將達22.08億斤,實現13連豐。
五年來,寶清縣先後組建了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中國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現代農業成果展廳等農業服務中心;打造了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0.4萬畝真綠基地、18個『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以及百公裡示范帶建設,創建農業種植園區40個共計30.8萬畝,打造國家級高產創建示范區9個,輻射帶動農業標准化種植150萬畝;落實了26個農業『三減』試驗示范基地、建設了9個質量可追溯系統;連續十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還曾榮獲『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全省農村產權交易先進縣』、『全省農村金融改革工作試點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榮譽稱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傳統農業穩步推進的同時,寶清縣農業加快邁向現代化,廣袤田野正悄然嬗變——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增強,新的生產方式令人大開眼界。
五年來,寶清縣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先後建成智能催芽車間9棟,為全縣水稻增產8~10%;新增標准水稻育秧大棚4700餘棟,已有的13442棟水稻育秧大棚,可滿足全縣水稻標准化育秧需要;捆綁使用農業開發辦灌區田間工程項目,發改局、農業局千億斤糧食產能田間工程項目,國土局土地整理項目,水務局節水增糧項目,建設了高標准農田55.8萬畝;維修了全縣田間道路1000延長米和800餘座農村橋涵,全面解決了田間道路年久失修的問題,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基礎設施是保障,先進技術促發展。五年來,寶清縣重點推廣了大豆窄行密植、水稻大棚缽體擺栽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程機械化等幾十種現代農業新技術;開展了大豆、玉米、水稻等標准化栽培培訓,『減肥、減藥、減除草劑』技術試驗、示范,以及『科技之冬』『科技入戶』活動;推廣綠色食品、毛蔥套種、西香瓜高效栽培、植保、土肥等實用增產技術。五年來,農業系統共舉辦培訓班2200期,累計培訓農民28萬人,農民科技示范戶培訓6800戶,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500人。
近年來,寶清縣加快培育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嚴把農產品質量關,呈現出農業穩定增長、農民持續增收的良好局面,為全面小康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寶清縣積極推廣科學的、先進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讓合作社真正成為了帶領農民全面建設新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推動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截至目前,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762家,比2011年增加729家。其中,有5家合作社被列入全省擬扶持農民合作社規范社名單,3家合作社入選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名錄。此外,寶清縣農業規模企業達到了38家,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16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資產總額25億元,營業收入實現13.8億元,較2011年增加5億元。
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發展,產品安全至關重要。為嚴把質量關,寶清縣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並聯合縣農業執法大隊對農產品實行專項治理與日常監管相結合,積極開展蔬菜水果農產品禁限用高毒農藥治理、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果蔬農產品農殘檢驗檢測等活動,重點對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專項整治,對違規使用禁用農業投入品、銷售不合格農業投入品的行為進行嚴查。2016年7月,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順利通過實驗室資質認定和計量認證,成為雙鴨山市首家通過實驗室資質認定和計量認證現場評審的農產品檢測單位,在全省率先完成縣級檢測中心認證,達到縣級領先水平。
新起點,新機遇。今後,寶清縣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擼起袖子加油乾,積極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開闢全縣農業現代化發展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