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2月5日訊 2日18時許,K7201次列車靜靜地停靠在了哈東站第五站臺。這是一列綠皮車,將經停綏化、慶安、鐵力、帶嶺、南岔、佳木斯、富錦等車站,10個小時後抵達同江。還有十幾分鍾就要駛離,車長王濤又一次走過13節車廂,又一次鄭重地詢問每一名列車員:『水,沒問題吧?』站臺上熙熙攘攘,乘客們在每節車廂口排起了長龍,幾分鍾後,整列車就滿滿登登的了。18時16分,列車准時啟動,車長王濤馬上通過對講機發出指令:『茶爐燒起來,半小時後供應熱水;鍋爐多填些煤,前方有降雪,保證車廂溫度。』

列車上吃熱乎餃子。
水,給了全車熱量
列車員老張:熱水循環起來就暖和了,一趟能燒一噸煤。
列車員老張在一節硬座車廂中,艱難地向前擠動著,一遍遍地提醒大家:『每個桌的水瓶裡都有熱水。』從車廂那邊挪到這邊,他臉上淌下了汗,大沿兒帽也歪了。整理了一下形象,老張憨厚地說:『我得加把勁兒了。乘客們剛上車,和外面比是暖和多了,可脫了棉衣,車廂溫度要是上不來,一會兒就會感覺冷。』這節車廂的尾部有『兩爐』,過道左側是茶爐,右側是鍋爐。鍋爐前放著一袋煤,在狹窄的空間裡,他抓起鐵鍬,俯身從袋裡撮煤,再轉身打開爐門,熟練地把煤填進了爐膛裡。
『隔兩小時加一次煤,走一趟平均得加5次,這樣纔能保證車廂內保持在14到18℃之間。每節車廂這個部位都有鍋爐,熱水循環起來,裡面就暖和了,一趟下來整列車得燒一噸煤吧。』填完了煤,老張又走到左側查看茶爐。他說,這節車廂有一百多個座位,現在多裝了七八十人,20分鍾之內,水瓶裡的熱水就會用光。
『站著的人大多是短途,在綏化和慶安兩站基本就下車了。晚上9點前,坐著的乘客喝水泡茶、泡方便面啥的,就都靠它供應了。』正說著,一名中年乘客走了過來,『我在哈東站買了水餃上車吃,壺裡沒熱水了,我想打點熱水泡餃子。』老張告訴他還需要10分鍾纔成,他就等在了過道裡。很快,他的後面又排了幾個人,有端著桶裝方便面的小伙子,也有提著茶杯的老大姐。
水,守護著希望
車長王濤:窗戶用膠帶密封了,乘務員會把休息席換給怕冷的旅客。
經停兩站後,或坐著或靠著或躺著,大多數乘客都睡下了。溫暖,被分割成了一段段,固守在13節車廂內。
在加三和加四車廂的連接處,剛剛結束一輪巡查的車長王濤,指著上下車部位說:『你看看,這裡都上霜了。綠皮車條件差一些,但經停小站,乘客也就很多。為了保證車廂溫度,我們把廂體內的每處窗戶都用膠帶密封了,可這裡不行,密閉性不好。』哈鐵管內有262對客運列車,其中僅存21對綠皮車,40歲的王濤做了6年車長,都是在跑綠皮車。『沒有水就沒有溫暖,沒有乾淨和舒適,車上供水真的太重要了。』他這樣說。
交談片刻就被打斷了。一位年輕女子,急匆匆地過來,拉著王濤說:『車長,能幫我換換鋪位嗎?我媽媽剛剛手術,孩子也太小,想把靠門的兩張下鋪,換到車廂中部去。』進入加四車廂,一個小女孩就跑了過來,她倚著年輕女子的腿,嬌羞地說:『我叫劉璐,今年6歲,從蘇州來看姥姥,把門的床凍腳。』劉璐媽媽眼睛有些濕潤,緊摟著女兒說,孩子的姥姥纔50歲,腹部長了腫瘤,手術加化療已經住院半年,這次一家人都聚全了,一起陪她回老家過年。王濤給她們換了滿意的鋪位,他對不斷表達謝意的一家人說:『有困難就吱聲,只要我們能做到的,就一定會幫忙。』王濤也無權讓別的乘客換位,現在她們住的是乘務員休息席。『沒什麼說的,這樣的事經常有。列車員全程都會起起臥臥,休息也只是瞇一會兒,這邊靠近車門,工作會更方便些。』雖然說得很隨意,但他還是囑咐兩名搬過來的列車員,一會兒多喝些熱水。
水,流淌著幸福
甜蜜情侶:給父母買了最好的草莓,怕凍了,沒想到車上這麼暖和。
聆聽著輪軌傳出的聲響,看著窗外閃過的片片雪原,感覺著腳下暖氣散發的熱量,我們的睡意也漸漸重了。一個英俊的小伙子,還捧著一杯熱水,對身邊的女友喃喃細語。小伙子叫王洪澤,26歲,在丹東某部服役,這次是帶著女友回老家訂親。他拿出手機,向大家展示了一張圖片,內容是57張擺放整齊的車票。
『她在大連工作,每次都是她坐車來丹東看我,這次我和她一起坐車回我家。』小王說,女友給他父母買了最好的草莓,怕在旅途中凍了,沒想到車上這麼暖和。兩個甜蜜的年輕人,相互依偎著睡去了。列車員說:『這對小情侶要在富錦站下車,到站前10分鍾,我會去提醒他們。希望每名乘客,都有他們一樣的好夢。』
22時30分許,我們的鋪位前響起了列車員的低聲提示:『兩位下鋪一位中鋪乘客,南岔車站到了,請准備下車。』被窩裡暖暖的,讓人留戀,但目的地終是到了。南岔站站臺上,一地清雪。燈光很亮,當我們戴上帽子和手套,努力保存住車上的溫暖時,K7201次列車已經駛離站臺,漸漸消失在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