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訥河馬鈴薯增收有『秘訣』
2018-02-05 07:49: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佳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5日訊 寒冬臘月,在訥河市二克淺鎮城北村張井會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社裡,卻是十分熱鬧。大家你一句,我一嘴,正在熱烈討論著新一年的種植計劃。

  這幾年,張井會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實現了連續高產穩產。2017年馬鈴薯種植面積1900畝,其中種薯1000畝,商品薯900畝,共產出馬鈴薯5800噸,總效益達200多萬元;一畝地產出馬鈴薯3噸,畝效益達1500元。剛剛過去的2017年,社員以股份形式佔比分紅,收入同比增加25%。

  『我家在2016年入社400畝地,分紅20萬元;2017年入社400畝地,預計分紅28萬元,你說這直往上竄的收入,能不高興嗎!』合作社社員孟祥輝臉上透著得意的笑容。

  是什麼讓馬鈴薯生產實現連續高產穩產呢?原來,這家合作社從引種、田間管理、施肥用藥等各個環節都做到標准化、精細化,從根上解決了種得好的問題。合作社種薯選用甘肅省農科院生產的荷蘭十五、806、荷蘭七等品種,選擇原種級別種薯,運用科學手段,建立起一個嚴格的種薯繁育體系,確保了大田用種的質量標准。合作社地塊全部深松整地,土壤松暄,提昇抗旱耐澇能力,同時采用80公分大壟種植,薯塊不外露,保證塊莖充分生長。合作社以防為主,在馬鈴薯早疫病初發期,采用生物藥劑防治病害,做好防控,確保馬鈴薯生長不受影響。為實現節約用水、減肥減藥、提高產量的目標,合作社2017年采用基地引進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技術,示范種植面積1000畝,其餘地塊利用卷盤式噴灌,在乾旱時期進行了澆灌,保證了馬鈴薯生長期水分充足,正常生長。

  『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技術是近幾年新型農業生產的新技術,優點是省水省肥省力,能做到精確控水,集中施肥,從而達到馬鈴薯高產、高品質的目的,2017年我們合作社示范種植面積1000畝,一畝地產出6噸,畝效益達2000元,較普通種植技術每畝地增收500元左右。』談到馬鈴薯高產穩產『秘訣』,合作社社員孟憲林一本正經地掰著指頭說道。

  采訪中了解到,張井會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山東煙臺牟豐種業公司簽了種薯供應、訂單回收合同,從源頭上解決了賣得好的問題。總體看,合作社捨得在基礎設施上投入、引好種、主動對接市場找買家,這些就是合作社種馬鈴薯穩產高效的秘訣。

  為了讓更多貧困戶脫貧,合作社還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0人打零工,在合作社裡乾活按小時計費,一年下來年收入達到5000元左右。『在合作社打工一小時12元,一天最多能工作9小時,收入不錯,還能照顧家裡。』今年48歲的許桂青因丈夫劉志江有病致貧,說起在合作社務工,臉上喜滋滋的。她說,入社打工增加了家庭收入,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

  2018年,合作社還計劃引入紅乾椒種植1000畝,發展訂單農業,銷往韓國,全面帶動社員多渠道增收。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