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祖孫三代乘務員的60載春運路
2018-02-06 22:33: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君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12年,魏微成為一名當初她眼中『沒啥意思』的鐵路人。

  從1958年爺爺魏廣義成為乘務員,到父親魏繼承上世紀80年代接班,幾十年的聚少離多讓魏微習慣性地認為『沒有什麼日子是「大人」必須在家的』。

  2018年是魏微的第6個春運,距爺爺魏廣義開始守護在鐵路線上,已有60載。

  與高鐵的第一次『約會』

  出生在『鐵路世家』,自小與家人聚少離多,讓剛入職的魏微對工作有抵觸心理。

  由於父親常年在外工作,魏微記事起,母親便一直在家中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2012年魏微成為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客運段高鐵車隊上的一名乘務員,母親的擔子更加重了。『那時候特別不想在單位過夜。』魏微說。

  作為一名高鐵乘務員,魏微要從5時一直忙碌到23時,打掃衛生、調整座位方向、檢票、疏導旅客整理行李……一整天也難有休息時間,下班時腳腫得脫不下靴子,靜脈曲張是魏微與同事常見的病患。

  春運時加開列車,半夜下班,第二天一早要再次踏上高鐵車廂,有時候遇到夜班高鐵,會連續工作27個小時。『最後那幾個小時最難熬,看東西都重影了,有時遇到乘客不理解,更是感覺委屈。』魏微說。

  作息不規律讓魏微的身體一直很差,列車停站期間乘務員需要站在車門前疏導旅客,從車廂內零上20多攝氏度到室外零下20多攝氏度,幾乎每一個工作日後魏微都會流一陣鼻涕。

  父親名叫魏繼承

  魏微的父親名叫魏繼承,見證著這個家族與鐵路的不解情緣。

  魏繼承每周有四、五天在列車上,『沒有什麼日子是爸爸必須要在家的,遇到事你能等就等,不能等就自己做。』魏微回憶,父親經常教導她自立自強,於是與媽媽在家照顧爺爺奶奶時,她也練就了換燈管、修馬桶、拼家具的本領。『直到現在,全家幾乎沒在大年三十吃頓團圓飯。』

  魏廣義對鐵路充滿感情。『我父親是個極普通的人,常年不在家,話很少。』魏繼承說,『那時候列車條件差,冬天取暖都是乘務員燒煤爐,但他生病也不休息。』1984年,魏繼承提前接過了魏廣義的班,『印象中父親並不想退休』。

  魏廣義的鐵路情緣就此傳給魏繼承。『我一直在綠皮車上工作,春運時人多到沒辦法行走,座位下都是滿滿的行李,忙得很,母親去世時我都在列車上。』魏繼承坦言工作使他缺少與家人的團聚,如今他擔任從哈爾濱到海口列車的列車員,一走要離家五天。

  但當魏微猶豫是否要到鐵路系統工作時,魏繼承還是鼓勵說:『我走了這麼多年,不一直還在你身邊嘛。』父親的這句話最終決定了魏微的選擇。

  『鐵路養育了我們祖孫三代人,在列車上工作,能看到各地風土人情,女兒的工作我覺得挺好。』魏繼承嘴邊常掛著這樣一句話:『鐵路職工都是聚少離多,但這個活總得有人乾。』

  堅守60載的『成全』

  魏微常說,乘務員看似光鮮,背後是默默付出。但若再選一次,她還會堅持,看到乘客回家的笑容,心裡特別滿足。

  魏微至今仍清楚記得她的第一個春運。2013年的除夕夜,魏微在哈爾濱到上海的高鐵上,車廂人不多,他們吃著自帶的年夜飯,將『旺』字貼在玻璃上。初一返程,魏微買好餃子,當她和同事們擠在不足兩平方米的機械室內吃午飯時,許多乘客投來心疼和感謝的目光,魏微突然感到了這份工作的特殊意義。

  『每次有旅客問候我們,都覺得特別幸福。』從爺爺到父親,再到年輕的魏微,成全旅客們團圓,給了這個家庭額外的幸福。

  魏繼承說:『春運期間很多旅客買不到終到站的票,只能補票,旅客拿到我補的票,常連說「謝謝你」,我覺得某種程度上我把旅客送到了家。』

  魏微已經與同一班組的乘務員王甲走入婚姻殿堂,幾年的春運服務讓她感到團圓的含義可以更廣義。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回家』——東北網2018年春節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