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2月7日訊 在哈爾濱市平房區保國大街上,一個賣春聯的攤位不似其他攤位那樣熱熱鬧鬧,而是靜悄悄的。原來,擺攤的90後夫妻張鵬和高英都是聾啞人,臨近春節,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努力譜寫著勵志故事。6日,生活報記者走近他們,看到了這感人的一幕。

寒風中無聲的售賣
臨近春節,在哈爾濱市平房區保國大街上,各個攤位都熱熱鬧鬧,只有一個賣春聯的攤位靜悄悄的。寒風中,攤位前一名身著紅色褲子、頭戴摩托車帽的小伙子正在和身邊一名身穿藍色羽絨服、腳穿厚厚雪地靴的女士比劃,好像在說著什麼。原來,這是一對90後夫妻,丈夫叫張鵬,妻子叫高英,他們都是聾啞人。因為不能正常用語言交流,很多人詢價,夫妻倆無法正常告知,只能用筆在春聯旁寫上價格。
記者看到,地面上鋪的春聯和福字基本上最低價2元,最高價5元。一旁正在幫忙的哈爾濱市四葉草青年志願團隊隊長鄒艷玲告訴記者:『因為有語言障礙,他們的春聯賣得都比別人的便宜,誰看好哪副,直接付款就可以。』
相同的遭遇讓夫妻倆相互依靠
在地攤前站了約30分鍾,記者全身已經完全被凍透。可是夫妻倆一會兒擺擺春聯,一會兒擦擦福字,始終沒閑著。其間,丈夫張鵬不時地用手語比劃,讓妻子到附近小店裡取取暖。因為交流不方便,記者通過張鵬的弟弟張帥了解張鵬的情況。
張帥告訴記者,他哥今年28歲, 1歲時因為生病打針過敏變成了聾啞人。『我哥從小就能乾活,每次都幫父母一起種地。每次幫鄰居乾完農活,人家都會給他買吃的,他捨不得吃,全拿回來給我。』
從聾啞學校畢業後,張鵬經老師介紹認識了小他5歲的女孩高英。也許是兩人有著相同的遭遇,後來他們結婚了。婚後,兩人在橡膠廠做過工人,因為想要孩子,怕橡膠氣味對身體不好,就辭職了。後來,張鵬又找到一份送奶的工作,家人擔心他聽不見不會躲車,說啥不讓他乾了。臨近春節,張鵬和妻子想賣春聯掙錢,就每天四五點起床,坐公交車到攤位擺春聯,一天下來身體都快凍僵了。
好心人齊努力一天賣1700元
『2010年父親去世後,一直都是哥哥供我上學,什麼髒活累活哥哥都堅持乾,我很感激他。』張帥說,現在他正在讀大學,在假期期間也打工賺點錢,但是畢竟有限,希望大家能幫幫哥哥嫂子。
現場記者看到,小到10歲的小學生,大到五六十歲的志願者,都在熱心幫助夫妻倆賣春聯。鄒艷玲說:『他們身患殘疾卻自強、自立,我們很感動,都要加入幫忙的隊伍。因為天氣寒冷,我們兩個人一組,每隔兩小時一換崗。』
記者了解到, 4日售賣第一天,志願者們把『90後聾啞人張鵬賣對聯』的醒目條幅掛在了自己的車外,吸引過路市民的注意,並提醒大家張鵬語言交流有障礙,請多多諒解。經過努力,當天賣出1700多元。
如果您想幫助這對聾啞夫妻,可以來哈爾濱市平房區保國大街保國社區18-8,融興二手車門口購買春聯、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