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2017年『暢爽龍江』旅游吸金1909億元 接待1.64億游客
2018-02-13 10:48:15 來源:生活報  作者:劉欣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2月13日訊 近日,2018年全省旅游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哈爾濱召開。生活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去年我省共接待游客1.64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1909億元,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今年我省將突出打好『生態牌』、念好『冰雪經』、練好『監管功』,通過打造開發旅游精品和優質度假項目,提昇服務質量和景區配套等22項重點工作,擦亮『暢爽龍江』旅游品牌形象。

  旅游體驗更豐富與廣東聯合打造旅游季

  去年我省圍繞一城五線,冬夏秋分別推出不同類別、不同主題的精品線路和特色產品,核心冰雪『老字號』景區提檔昇級,萬達文旅城等『新字號』景區陸續面市。省內景區在國內屢屢被認可,如紮龍自然保護區獲評首批10家國家濕地旅游示范基地,五大連池風景區躋身全國首批中小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旅游營銷方面,我省不光把傳統旅游推介會昇級,還先後赴泰國、阿聯酋等國家參加國際旅游展及旅游推廣活動。去年,我省與廣東共同聯合啟動『寒來暑往、南來北往旅游季』,11月,兩省正式簽署《旅游戰略合作關系協議》,打開旅游合作新格局。

  『廁所革命』方面,全年建設旅游廁所677個,全省5A級景區『第三衛生間』實現全覆蓋。出臺《辦法》,開展『春季行動、暑期整頓、秋冬會戰』3大整治行動,共檢查旅游企業700多家次,立案79起,辦結52起,累計罰款100.48萬元。

  旅游配套提檔昇級

  提昇亞布力等10家度假區服務水平

  今年,我省將以『暢爽龍江』為總品牌,繼續完善『北國之春』、『避暑勝地』、『五花山色』、『冰雪之冠』春夏秋冬四季品牌,按季節整合推出旅游線路產品。通過實施景區、賓館提昇三年行動計劃,指導推動老景區改造完善、提檔昇級,對評估不合格實行警告、降級或摘牌處理。重點打造觀光、休閑、體驗、功能4類代表全省旅游整體水准、在全國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旅游精品。指導哈爾濱萬達文化旅游城、伊春溪水國家森林公園等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力爭今年新增1家景區進入5A級旅游景區預備名錄。此外,推進創新類旅游產品、旅游廁所、自駕游線路交通標識牌、低空飛行旅游和慢行系統等項目建設。挖掘全省森林、濕地、湖泊、冰雪等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優勢潛力,打造特色明顯、品質突出、功能完善、服務優質的旅游度假區,提昇亞布力、太陽島、五大連池、湯旺河等10家省級旅游度假區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

  生活報記者了解到,今年我省還將舉辦首屆全省性的旅游發展大會,哈爾濱將承辦2018年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伊春、黑河將分別承辦

  旅游產業融合創新

  建設融科教研學為一體的旅游基地

  『旅游+康養』,依托我省溫泉、中醫藥、五大連池礦泉資源,打造一批溫泉養生示范基地、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

  『旅游+體育』,開發推廣一批專業與非專業相結合的戶外冰雪活動產品,開展『黑馬系列』、森林穿越等專業體育賽事、群眾性體育活動,助推帆船、賽艇、皮劃艇、漂流等水上運動項目、舉辦黑龍江2018中俄自駕旅游活動。

  『旅游+文化』,依托哈爾濱大劇院等高水准演

  出活動,打造演藝旅游系列品牌。

  開發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點的文化旅游工藝品。

  『旅游+農業』,推進鄉村旅游示范點創建,發展休閑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和農家樂(森林人家、牧家樂、漁家樂)產品。

  『旅游+工業』,創建全國工業旅游城市、工業旅游基地等,構建石油、飛機制造、醫藥制造和食品加工等工業旅游產品。

  『旅游+科教』,依托紅色教育資源、大型公共設施等,建設一批融科教、研學為一體的旅行基地,開發自然類、歷史類、科技類等科教旅游線路。

  『旅游+生態』,深度開發生態度假類旅游產品,形成以森林、濕地、水域等為特色的森林避暑養生度假、濕地科普度假、中醫藥養生度假、休閑農業度假等產品類別。

  失信者進入旅游『黑名單』從事旅游業將受限

  圍繞『哈亞雪』等重點旅游線路,重拳打擊『不合理低價游』、強迫消費、欺客宰客等違法違規行為。在重要集散地、途經地、目的地設置旅游投訴點,重點打擊涉旅強迫交易、偷稅漏稅、商業賄賂以及非法經營等違法犯罪行為;嚴格落實『黑名單』懲戒制度,對嚴重失信責任主體限制進入旅游行業。普及使用電子合同,實現電子合同全覆蓋,全面公開監管信息。開展『文明旅游龍江行』主題實踐活動和誠信旅游企業創建工作,制定實施誠信旅游企業創建和管理辦法,評選誠信企業和誠信導游。全年計劃建設旅游廁所602座(新建493座、改建109座),實現全省旅游景區、旅游公路沿線、重點自駕游線路、城市旅游綜合區、旅游餐館、旅游娛樂場所內廁所全部達到A級標准。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