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拾荒十年攢錢捐助 雞西老人朱鳳蘭感動全城
2018-02-17 07:16:5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鵬飛 孫偉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17日訊 人老了還能乾啥?當一位拾荒的老人把自己十年來攢的積蓄全部捐給雞西市慈善總會時,連工作人員都以為她是來求助的。7000元的捐款,不多,但足夠代表一個老人,一個共產黨員簡單而朴素的心願——『用它來幫助有困難有需要的人』。老人的義舉,傳遍了整個雞西大地。

  2月14日,除夕的前一天,記者來到雞西市新建社區朱鳳蘭老人家中一探究竟。老人家的3個房間都被拾荒而來的物品堆得滿滿的。朱鳳蘭老人見到記者一行人,忙收拾起東西,招呼記者坐下,嘮起了家常:『我今年88歲了,平時住在這裡,但一日三餐都到女兒家裡去吃。孩子們對我都很好,但是我就是閑不住,看不得別人浪費,把撿來的饅頭啥的放在小區門口,給流浪的小貓小狗吃。現在有些年輕人總是浪費,半瓶子的水說扔就扔,我就把瓶子撿回來,換成錢,能幫助更多需要的人,這多好啊!』

  7000元,不是什麼大額數目,也許不及一部手機的價格,也許還不夠一次旅游的花銷,但對於一位已88歲高齡的老人來說,卻是十年風雨歲月換來的拾荒積蓄。當老人兩次用滿是褶皺、布滿滄桑的手捧著裝錢的塑料袋走進雞西市慈善總會,要把錢捐給需要幫助的人時,老人的大愛善舉在這個寒風凜冽的冬季裡,為這座城市注入了一股涓涓暖流。老人為愛而捐,不求回報。1元、5元、10元……盡管一張張紙幣是那樣輕盈,但卻浸著汗水,沈甸甸稱量出高尚。

  已是耄耋之年的朱鳳蘭老人有4個女兒、1個兒子,現在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老人除了聽力不是很好以外身體還算硬朗,兒女也很孝順,本來可以衣食無懮、安度晚年的朱鳳蘭卻閑不住。

  從2007年到2017年十年之間,朱鳳蘭老人靠拾荒、賣廢品攢下了7000元。老人想,盡管自己吃穿不愁,可社會上還有那麼多需要幫助的人,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咋幫他們呢?正是心懷這樣質朴而高尚的情懷,老人揣著自己拾荒的積蓄,准備把錢捐助給需要幫助的人。

  2017年12月5日,當雞西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看到寒風中蹣跚而來的老人時,以為老人是來求助的,工作人員便為老人倒了熱水,讓老人休息一下,坐著慢慢說。這時老人從隨身攜帶的背包裡拿出一個塑料袋,裡面裝滿了幾元不等的紙幣。老人告訴工作人員:『我不是來求助的,這是我賣廢品換來的錢,我想讓你們幫忙,把他們捐給生活困難的人!就算幫我了!』就這樣,老人分別在12月5日、12月22日分兩次來到市慈善總會,共計捐款7000元。

  工作人員在得知老人的心意後,考慮到老人身體和年齡的原因,勸老人『您這麼大年齡了,少捐一點,拿一些回去補貼一下自己的生活!』老人聽後堅定地表示:『要捐,一定要捐,都捐給他們,能幫到生活困難的人,是一件行善積德的大好事!』

  以吾所能,給爾所需。『我是1955年5月5日入黨的,我對黨懷有最深的感情,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報黨恩啊!』朱鳳蘭老人說:『有生之年完成一個心願,就是要湊個整數,捐款達到一萬元。』肩背微弓、滿臉風霜的朱鳳蘭老人反復地說著這句話。透過這句話,記者似乎看到十年間,無論風霜雨雪,或是酷暑嚴寒,在一個個垃圾箱旁、在一條條街路上,老人步履蹣跚地撿拾垃圾的身影。就在我們這座城市,就在我們身邊,一位日暮之年的老人,發出耀眼的光,寫下博大的愛。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