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從『一把火』到『一把財』 佳木斯秸稈綜合利用『點草成金』
2018-02-17 07:31: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徐菲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17日訊 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的佳木斯市,2017年,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種植面積達1582萬畝,產生秸稈總量977萬噸。

  如何利用這些看似無用的秸稈,佳木斯的探索之路正在鋪開。

  黑龍江泉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機器隆隆,60萬噸秸稈正通過高科技生產工藝化身成為紙張、黃腐酸肥走入市場。

  湯原縣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爐火灼灼,10萬噸秸稈通過燃燒變成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戶。

  湯原縣勝利鄉合力村齊心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打包秸稈正在密閉環境下通過益生菌發酵轉化成有機飼料喂牛,形成『草喂牛、糞施地、地產糧』的循環經濟。

  黑龍江大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松散的秸稈被壓縮成為固化燃料,銷往附近多座城市的賓館、洗浴、飯店。公司生產的秸稈收儲運設備、秸稈燃氣爐具也銷量猛增,市場前景廣闊。

  樺南縣鴻匯實業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加工玉米芯3萬噸,生產糠醛2000噸,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公司正在建設的全株玉米秸稈綜合利用循環產業園項目達產後,利用玉米秸稈及糠醛渣生產生物炭有機肥、生態炭肥、木醋液和焦油,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19200萬元。

  昔日讓人頭疼的廢料,如今通過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這『五化』利用,正變廢為寶,煥發生機。

  企業綜合利用項目大量吃進秸稈創造效益,由冷變熱的秸稈市場也催生了一批秸稈經紀人的出現。

  2月4號正是立春,秸稈經紀人、佳木斯市鑫成秸稈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李春江忙得熱汗蒸騰。合作社的一處秸稈存儲場內,叉車轟鳴著將一捆捆打好包的秸稈裝上一輛輛卡車。李春江往來奔走,記賬、指揮、電話調度,笑聲不斷。

  『先期收儲的十萬噸秸稈送去了泉林和兩家生物質電廠,今天電廠那邊再調五萬噸過去,秸稈不愁銷路。』李春江說,『去掉運費、人工費等,一噸賺50塊錢左右吧。』

  目前,李春江的鑫成秸稈專業合作社只是收購和轉賣秸稈,並不加工。看到了秸稈綜合利用所創造的效益和廣闊前景,李春江下一步打算建一個秸稈壓塊燃料廠、秸稈板材廠。『最終的目標還是要再大型一點,建一個生物質發電廠,現在資金不是太足,在尋求合作伙伴,但秸稈利用是個朝陽產業,國家也下力氣扶持,一定會成功的。』李春江說。

  秸稈經紀人、專業合作社收益可觀,農民也有賬可算。以湯原縣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為例,2017年秋冬兩季共打包秸稈10萬噸,按照每噸秸稈收購價格200元計算,10萬噸秸稈直接帶動農民增收2000萬元。同時,企業免費為提供秸稈的農戶進行滅茬作業,進一步降低農民再生產資金投入。按照平均每畝節省6元計算,36萬畝耕地農民可減少生產成本216萬元。

  從企業到經紀人再到農戶,秸稈綜合利用在佳木斯的逐步開展帶來的各種效益令人欣喜。佳木斯市農委主任肖誠對全市秸稈利用的未來充滿信心:『2018年秸稈綜合利用率我們要達到65%,2020年要達到80%以上。如果我們綜合利用達到80%以上,基本上就解決了野外焚燒秸稈的問題,同時也會有很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特別是生態效益。』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