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激活龍江教師隊伍建設一池春水
黑龍江省高校管理者熱議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黑龍江日報2月22日訊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臺,在我省教育管理部門和專家、學者、教師中引起強烈反響。近日,記者就如何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如何破解當前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如何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如何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等問題,走訪了我省部分高校負責人,請他們結合我省實際談思路、說舉措、話改革。
教師隊伍建設當以師德為要
觀點1:把師德建設列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
觀點2:從教育培養、拓展訓練、典型引入三方面入手,切實抓好教師思想政治教育
觀點3: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意見》要求,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范、學術不端等問題。
教師隊伍建設,當以師德為要。為此,哈爾濱理工大學校長李大勇呼吁,高校只有始終把師德建設列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以師德師風建設為重點,注重提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昇教師的專業素養,纔能使其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彰顯使命與擔當。
針對《意見》中的相關要求,李大勇從兩方面提出落實的舉措。首先是立章建制,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長效機制。『學校黨委要將師德建設納入學校整體工作,成立由黨委書記和校長任組長的師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實施方案》《師德師風建設立項書》等文件,統籌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李大勇介紹說,學校應注重抓好部門聯動,構建多部門參與的溝通協調機制,形成黨政一把手親自抓、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各個院系層層傳導的聯動工作機制,確保師德建設有效落實。其次,要選准載體,實現教風學風的持續好轉,要堅持一手抓師德師風建設,一手抓本科人纔培養,將師德師風建設與本科人纔培養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積極教育和引導全校教師不忘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牢固樹立『提高人纔培養質量永遠在路上』、『教風學風建設永無休止符』的理念,以師德強師能,加強以課題組為單位的基層教學組織建設,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學水平,並系統建立青年教師助教制、新生學業導師制,以老帶新,從基礎抓起,穩步強化教風建設,還要加強常規教學管理,規范教學行為,嚴肅考風考紀,促進學風建設。
『以師德為要,要始終將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位。』在認真研讀《意見》後,哈爾濱商業大學黨委書記孫先民感觸頗深,他對記者說,要想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要將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從教育培養、拓展訓練、典型引入三方面入手,切實抓好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談及如何具體落實時,孫先民介紹說,可以將新入職教師的培訓與各學院專業教育培訓相結合分層次、分階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誠信教育、禮儀風范教育,學校書記、校長備課,從國情到校史,從教育事業使命到做好學生領路人,引導青年教師自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築牢思想防線,樹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形象。同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將教師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建工作重要內容,以兩學一做教育、支部活動、黨日活動為載體做到長抓長新,大力推進平臺建設,讓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抓手更接地氣。還可以充分運用學校官方微信理論學習平臺、微論壇等新媒體平臺,開展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傳遞正能量,通過書記、校長信箱、座談問卷、社區論壇等了解青年教師的心聲和困難,引導青年教師以高尚的師德、具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
黑龍江大學黨委書記劉德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認為,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學校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劉德權以黑大為例介紹說,黑大與抗大紀念館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建立了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分期分批組織包括二級黨組織書記、院長、黨員乾部、骨乾教師、『青馬工程』學員等300餘人開展『回延安』尋根溯源活動,並開展了延安紀念地管理局『延安精神宣講團』專場宣講演出、『追尋歷史·情系抗大』抗大校史陳列展等系列『延安精神進校園』活動,切實保證了革命傳統教育入腦入心。劉德權建議,在落實《意見》要求時,學校應注重挖掘重要時間節點的教育功能,開展系列生動活潑、影響廣泛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師生積極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要積極開展身邊榜樣教育,注重發揮示范引導作用,以先優模范作用為全校師生的道德養成樹立榜樣。
『要堅持師德教育為主導,打造愛崗敬業奉獻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據省教育廳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我省將繼續嚴格正風肅紀,提高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把《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為師德長效機制建設的工作准則,嚴格規范教師從業行為。同時,把師德教育作為新教師入職教育、教師崗前教育和繼續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注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創新,提昇師德修養和學識修養。還要堅持把師德教育融入教師職業發展中,尊重教師的發展訴求和價值願望,注意發揮教師自身群體的典型示范作用,堅持用身邊人教育、引領身邊人,使廣大教師在師德教育中充分認識教師職業肩負的神聖責任和歷史使命,自覺捍衛教師職業尊嚴,珍惜教師聲譽,提昇自我精神境界,養成良好師德的行為自覺。
聚焦管理頑疾 推進改革創新
觀點1:以教師管理為重,推進教師隊伍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觀點2:嚴把教師『入出』口關,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
觀點3:構建高層次人纔引進長效機制,優化師資培養機制
《意見》要求,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優化編制結構,向教師隊伍傾斜,采取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嚴把高等學校教師選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
教育改革進入深入區和攻堅期,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是理順體制機制的前提。《意見》抓住問題要害,聚焦管理頑疾。
『國運興衰,系於教育;三尺講臺,關系未來。』談起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話題,哈爾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辛寶忠深有感觸,『哈爾濱師范大學在六十七年的辦學過程中,秉持工匠精神,以教師管理為重,推進教師隊伍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彰顯對人纔培養質量追求的嚴謹與執著,努力打造一支富有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以確保學校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辛寶忠認為,根據《意見》要求,學校在招聘教師的過程中,要把政治標准放在首位,嚴格教師准入制度,對新入職教師的思想政治、品德學風進行綜合考察把關,在師資培訓中加強教書育人的培訓指導,尤其是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提高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同時在優秀教師團隊培養以及骨乾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領軍人物培育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開展理想信念、形勢政策、師德、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構建『學、講、研、用』四個維度一體化的理論學習體系,強化對教師隊伍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
『要以制度建設為基礎,健全教師隊伍管理的體制機制建設,嚴把教師「入出」口關,完善教師隊伍管理制度。』對此,省教育廳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取消教師資格認定終身制,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准入制度,試行教師資格定期登記制度改革試點,並進一步完善新進教師公開招聘辦法,加強崗位設置管理,完善聘任制,嚴格聘任程序,充分尊重教育教學和教師成長規律,科學制定考核的辦法和細則,客觀評價教師的工作業績和工作表現。具體體現為,完成了我省中小學面向師范畢業生和社會人員教師資格認定,規范了教師資格認定辦法,完善了我省中小學教師資格國家統一考試;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逐步建立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穩步推進我省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注冊制度;繼續開展高校教師資格認定。
功以纔成,業由纔廣。在如何提昇教師隊伍素質方面,辛寶忠認為,學校要堅持德纔兼備的標准,遵循按需設崗、合理規劃、嚴格考核、公平競爭、擇優錄用的原則,引進優秀人纔,並尊重人纔標准和規格的差異性,特別關注對青年人纔的引進和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培訓,還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平臺,對外加大實質性合作交流,拓展國際視野,提昇學術境界,對內加強與重點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借力發展,在合作與交流中發現和引進需要的人纔,構建高層次人纔引進長效機制,優化師資培養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人纔激勵機制,舉全校之力廣攬人纔,從而開創群賢畢至的良好局面。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後我省將進一步加強高層次人纔隊伍建設,形成名優教師梯隊,營造人纔成長的有效機制和政策環境,加強對『人纔計劃』入選者的後續管理。包括啟動實施我省『龍江學者』評聘工作,下發《『龍江學者支持計劃』實施辦法》;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要求,組織我省省屬高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的遴選和推薦;加強我省中小學人纔隊伍建設,以特級和省骨乾教師群體為基礎,有計劃、有目標地培養我省教育專家,優化專家隊伍;繼續開展特級教師評選,下發改革特級教師評選和管理辦法,並對特級教師、骨乾教師實行動態管理。
加強教師專業精神 培育全面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水平
觀點1:積極探索教師專業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徑
觀點2:將優良傳統熔鑄烙印到教師教書育人全過程
觀點3:構建好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加強質量標准建設
《意見》要求,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建立以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非師范院校參與的中國特色師范教育體系。
『教師教育是培養教師的關鍵環節,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作為我省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校長孫立軍對於如何發揮師范大學優勢,全面提昇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出自己的建議,『要弘揚優良辦學傳統,引領培育教師專業精神。』孫立軍向記者介紹,哈師大在六十餘年的辦學過程中,積淀凝練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范精神和以無私奉獻、知行合一等為核心要義的『行知精神』,成為了學校辦學治校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在此基礎上,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和師范特色辦學,以『四有好老師』為標准,充分發揮優良傳統的導向激勵、價值認同和情感陶冶作用,積極探索教師專業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徑,激勵廣大教師敬業愛教、精業立教、勤業守教、樂業從教。
孫立軍認為,我省各高校應從要求每位教師認真『寫好每一篇教案』入手,到高效『上好每一節課』,再到用心『做好人生導師』,將這種優良傳統熔鑄烙印到教師教書育人全過程。同時,學校要科學構建教學名師獎勵機制,設立『校級教學名師獎』,為從教30年以上的教師專設『教師奉獻獎』、授予突出貢獻教師終身教授榮譽稱號等,進一步增強教師從事教學的榮譽感,有力引領促進教師專業精神養成。從而使熱愛教育、傾心教學、尊師重教、敬業愛教在全校蔚然成風。
『此外,還要構建好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全面服務於教師專業成長。』談起怎樣建立健全教師培養培訓體系,並嚴格質量監控時,孫立軍針對《意見》認為,學校應實施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配備導師』兩個全員覆蓋計劃,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為新入職教師講課,為每名新入職教師配備一位教授作為導師,強化師德引領和專業技能提昇,加強新教師專業發展的『傳幫帶』,並加大教師國內外培訓和學歷提昇力度,有效提昇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師隊伍學歷水平。還要加強質量標准建設,明確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學校應明確規定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質量等質量標准,形成較為完備的本科教學質量標准體系,要求教師在課前備課、課堂授課、考試考核等方面的工作規范,使教師有章可循、對標教學,進一步明確專業能力發展方向。同時嚴格教學質量監控,建立教師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對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檢查和平時隨機抽查,還應開展督導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及領導評價的全員教學質量評價,對教學質量監控發現的問題,相關部門及時反饋對改進效果進行追蹤評價,確保問題得到及時、有效改進,纔能有力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昇。
據悉,為強化我省教師培養培訓力度,提昇專兼多能創新的高水平專業化教師隊伍,我省將結合《意見》做好省、市、縣各級教師培訓,以創新『雙師型』機制為突破,全面提高職業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昇拓展職業發展空間。
省教育廳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我省已起草了《黑龍江省教師進修學校標准化建設意見》,加強省、市、縣和校四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並啟動高中校長課程改革培訓和薄弱學校校長培訓,我省將重點培養專兼結合復合型職業教育教師,讓優秀教師『走出去』,把能工巧匠『請進來』,借助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全國唯一的以農村職業教育改革為主的省部共建試驗區優勢,以省部共建現代農村職業教育實驗區建設等重大項目為依托,培養培訓涉農專業等骨乾教師。
同時,還將依托全省高師培訓中心,根據全省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現狀、發展規劃和教育教學需要,不斷完善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機制,完善培養培訓體系,結合省高等教育發展的實際狀況,通過高教強省專項師資培訓經費的支持,堅持把培養培訓教師隊伍質量放在第一位,以全面提昇教師隊伍素質為工作重點,充分調動各高校參與省培項目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