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2日訊 隨著三百行動計劃的收官,大慶市科技服務平臺不僅僅在數量上大幅增長,更在質量上有了極大提昇,如何更有效地發揮這些平臺的集聚功能,使其高效運營,提高平臺整體效率……
科技服務業如何放大平臺效應
1、大慶市第三產業現狀如何?
2017年,大慶大力推進第三產業供給側改革,引導傳統服務業發展,提昇現代服務業品質。第三產業運行穩中向好,內生動能不斷聚集,對全市轉型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從內部構成看,以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增加值佔第三產業比重較大;而金融保險、計算機軟件、營利性服務業等技術人力資本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興服務業雖然有一定發展,但比重還不高
2、大慶科技服務平臺發展如何?
近十年來,大慶重點啟動了成果轉化平臺、研究開發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尤其在這三年裡結合『雙創』和『三百』行動計劃,使平臺功能不斷釋放
3、平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平臺布局不合理、不完善、不健全;平臺體制分割,資源整合開放效果不佳;平臺管理機制缺失,限制平臺功能有效發揮,也是發展的必由階段,需要從戰略角度做出長遠規劃,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最終打破科技自主創新的機制障礙
4、科技服務業如何放大平臺效應?
在政府的引導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將可以充分發揮集聚功能和資源配置作用,促使本地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主動按照市場需要,優化生產要素組合,采用先進技術,改進經營模式,接受科技服務業對企業發展的助推作用
在提昇產業集聚功能方面,努力打造一批服務體系健全、功能設施配套、管理運行規范、高新技術凝聚力強的科技創新平臺
在完善創新平臺運行機制方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通過實施人纔流動戰略,優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資源配置,加強協同創新,提高科研效率
在平臺運營資金的投入機制方面,可以加大財政投入,並優化投入策略,實現金融、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投入體系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已成為最具活力的生產要素。科技服務業是高知識含量產業,其創新創富的效應和潛力正日益彰顯。
對傳統城市,尤其是資源型城市的發展模式,科技服務業具有明顯的改造與昇級作用。可在實現產業現代化的同時,推動城市經濟建設向新的發展方式轉變。可以說,科技服務業在嵌入產業後帶來的服務變革,將很大程度上成為大慶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內生變量。
隨著三百行動計劃的收官,大慶市科技服務平臺不僅僅在數量上大幅增長,更在質量上有了極大提昇,平臺作用不斷增強。但也存在著如何更有效地發揮集聚功能、更高效地運營等問題。如何優化平臺集聚模式,形成完善的具有競爭力的科技服務體系,支橕區域資源配置能力及參與更大范圍的資源配置,以利於包括技術研發、管理諮詢、融資安排、風險控制等諸多服務內容的協同,是大慶推進科技服務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大慶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不斷增多,集聚功能日漸顯現
2017年是『三百』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三年時間,大慶新注冊科技型企業3246家,累計新培育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科技型企業410家。
能取得這樣豐碩的成果,與聚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並綜合運用成果梳理、鼓勵創業、孵化培育、金融對接和推動上市等舉措緊密相關。
在這三年裡,大慶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不斷湧現,集聚功能日漸體現,服務體系已見雛形。
大慶市科技局三百行動辦負責人宋新強在其《大慶市科技創新平臺深化建設的對策建議》論文中,總結了大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發展成果。
宋新強告訴記者,近十年來,大慶重點啟動了成果轉化平臺、研究開發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尤其在這三年裡結合『雙創』和『三百』行動計劃,使平臺功能不斷釋放。
在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方面,大慶依托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建成了東北首家地市級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專利成果轉化中心被確定為首批中國創新驛站試點,高新區被科技部批准為東北地區首家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服務外包產業園被商務部和科技部等部門聯合認定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區,東北石油大學科技園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區。
此外,還依托高新區,建設了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服務中心。經開區的中科創業園,也於不久前晉級國家級科技企業創新孵化器。經科技部火炬中心備案的眾創空間,已經達到4家。
各種科技企業孵化器(含眾創空間),已經發展到30家,新增入孵科技型企業793家。在研究開發平臺方面,大慶目前有高校6所,科研院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檢測機構170多家。其中民辦科研機構接近三分之一,是個可喜的現象。
在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方面,大慶重點對高校、院所和石油石化大企業的優勢科技資源進行統計和整合,建設了大型儀器數據庫、專利數據庫、專家數據庫、成果數據庫等實體科技資源系統,並通過大慶科技信息網,向全市企業和科研人員開放共享。
尤其是這兩年,大慶加強市校合作,共建大學科技園、共闢研發基地、共育產業人纔,與哈工大、中科院長春分院等40家高校院所聯手實施176個市校合作項目,初步構建起供需銜接機制和產學研協同創新鏈條。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已經搭建出框架,作用還需放大
2017年,大慶大力推進第三產業供給側改革,引導傳統服務業發展,提昇現代服務業品質。第三產業運行穩中向好,內生動能不斷聚集,對全市轉型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從內部構成看,以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非營利性服務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增加值佔第三產業比重較大;而金融保險、計算機軟件、營利性服務業等技術人力資本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興服務業雖然有一定發展,但比重還不高。
前不久,大雲科技總經理寇明喜想在本地尋找一家專業機構作知識產權評估,但多方打聽卻沒能找到。
『大慶這幾年知識產權服務的需求量不斷提高,尤其是「雙創」的推進,進一步提昇了民營企業對品牌等知識產權保護的認知度。但相對於全國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大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大慶超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超告訴記者,很多傳統企業對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即需要,又很難認同其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但隨著『雙創』的持續推進,人們的意識正迅速轉變。
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創業者認識到,科技服務業能夠對企業科技創新產生增效、增值和提速作用,圍繞每個創新環節,可創造出新的價值,形成一系列不斷生長的價值鏈。
所以說,根據發達國家和先進地區的經驗,區域產業競爭力的核心並不在制造環節,甚至不在技術環節,而是其背後起巨大支橕作用的高端服務體系。
客觀來講,大慶的科技創新力量還是比較可觀的。
由於大慶特殊的產業結構特點,決定了專業人纔比較富集。擁有6所高校、11所職業教育學校、170多家科研院所、6個博士後工作站、6.5萬在校大學生、13萬科技人纔,為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纔和智力支持。
『但從科技服務業的角度來講,大慶的科技服務體系還不成規模,集聚效應還不明顯,沒有形成生態。』前遠東大學執行校長、五防連鎖商學院院長於海發說,大慶很多傳統企業都處於轉型關口,受目前互聯網經濟和信息爆炸的影響,很容易對創新驅動產生誤解,對轉型發展的方向做出誤判,踏進雷區的比較多,所以更需要科技服務業的專業力量來引導和服務。
宋新強認為,大慶要實現城市的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促進知識轉化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慶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已經搭建出框架,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平臺布局不合理、不完善、不健全。一方面是油化方面的人纔和技術儲備比較豐富,現代農業、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接續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的創新資源比較少,相關創新平臺建設相對滯後;另一方面,專利評估、風險投資、科技諮詢、金融擔保等科技中介機構還不發達,數量比較少,功能也不夠健全。當然,這是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的不足,需要一步步完善和優化。
其次是平臺體制分割,資源整合開放效果不佳。但隨著油化大企業的深化改革,相關制約也會漸漸弱化。
至於平臺管理機制缺失,限制平臺功能有效發揮,也是發展的必由階段,需要從戰略角度做出長遠規劃,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最終打破科技自主創新的機制障礙。
爭當排頭兵,科技服務業在轉型發展的創新鏈條上不可或缺
對於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大慶市有著比較長遠的規劃。
2015年,黑龍江省出臺了《關於加快我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依據我省現有的產業基礎和規模,確定了科技服務業重點發展的七大領域,包括研究開發服務、技術轉移服務、檢驗檢測服務、創業孵化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科技金融服務及科技諮詢服務。
2015年,恰好是『三百』行動計劃開局之年。大慶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本就具備一定基礎,實施『三百』行動計劃,優化完善平臺建設和服務功能也就更加有的放矢。
2017年9月,大慶市委、市政府在《關於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意見》中強調,要做優現代服務業板塊。其中提到,要優先發展金融、物流、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逐步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科技服務業在大慶轉型發展的征程中,正成為愈發重要的角色。
《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明確提出,要強化創新驅動引擎,積極參與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制造2025』哈大齊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實質性運作中科院長春分院大慶產業育成中心。爭創國家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引進建設多元化區域化創投孵化中心,完善提昇現有科技企業孵化器集成功能,轉化科技成果120項以上。實施質量強市、品牌強市戰略,推進國家技術標准創新基地加快落地,力促地產特色知名品牌培育取得更大突破。
『實現這一切,必然要以科技服務業為支橕,以更為完善和優化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為載體,以生態型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為土壤。』前遠東大學執行校長、五方連鎖商學院院長於海發認為,除了政府引導和建立的平臺,還應該有更多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投入到這個產業的發展中來,走出去、引進來,為區域經濟轉型發展助力,也為自身創造新的價值空間。
『一帶一路』商學院聯盟(ABRBS)會員單位大慶絲路高科技服務研究院院長趙剛恰恰是看到了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前景,在哈工大發起這個聯盟的時候,快速出擊,拿到了國內唯一一個民營機構的會員名額。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大慶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發力之年。大慶要集中力量發展油氣、油頭化尾、汽車、電子信息、中高端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等十個『雁陣式』板塊。需要更多的創新驅動引擎來激發活力,在培養內生動力的同時,引進更多的專業資源。』趙剛說,發展科技服務業是必由之路,是大慶實現轉型昇級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優化平臺功能,加強協同創新,提高科研效率
『經濟越發展,中介越活躍。在黑龍江,在大慶,哪些現代服務業行業好做呢?比如,管理諮詢、科技諮詢、工程諮詢、創業諮詢、眾創空間、孵化基地、專利商標、培訓講座、工商注冊、會計代理、稅務策劃、投資融資、獵頭公司、資產評估等等。大慶智力服務行業發展趨勢會是怎樣一個走向?』前幾天,中國火炬創業導師、大慶高新區新方略企業管理諮詢工作室總經理朱岩在大慶經濟學會微信群裡提到了對於大慶科技服務業的思考。
『科技服務業在大慶需要更多支持。大的國企一般選國外或國內知名機構,比如北大縱橫、清華捷盟、人大基石、北京長城、求實等機構。而政府的相關支出每年也不少,但多給智庫或大學了。民企雖然也有越來越多的需求,但給的諮詢費太低。』朱岩說,科技服務業的智力資本是會主動流向經濟效益較好的區域和行業的,不僅要靠市場來主導,還要由政府來引導和助推。
在政府的引導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將可以充分發揮集聚功能和資源配置作用,促使本地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主動按照市場需要,優化生產要素組合,采用先進技術,改進經營模式,接受科技服務業對企業發展的助推作用。
『科技服務業是智力高度集聚和產業高度集群的產業,不僅可以成為區域經濟的主導,還可以有效提昇區域的國際競爭力。』於海發說。
那麼,如何更為有效地發揮科技服務業的平臺集聚功能,優化產業協同機制呢?
在提昇產業集聚功能方面,宋新強建議,努力打造一批服務體系健全、功能設施配套、管理運行規范、高新技術凝聚力強的科技創新平臺。通過提昇創新能力和完善服務功能,按照『產業集群+技術創新』的發展模式,指導創新研發平臺、創新共享平臺、成果轉化平臺等特色服務平臺的能力整合,提高區域內創新服務平臺的質量和水平。
宋新強對完善創新平臺運行機制的建議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通過實施人纔流動戰略,優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資源配置,加強協同創新,來提高平臺的整體效益,進而提高科研效率。
對平臺運營資金的投入機制,宋新強建議加大財政投入,並優化投入策略,實現金融、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投入體系。
此外,他還對平臺共享機制和借鑒生態學原理優化平臺高效運營機制提出了見解,『合理機制是平臺建設的靈魂,高度重視軟環境建設,高效的平臺管理運營機制纔是大慶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保障。』
專業人士還認為應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投入力度,尤其是著力引導社會資金、民間資本等投入到服務業領域中來,重點扶持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推進服務業的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效益進一步凸顯。
除資金投入以外,發展科技服務業還需要大批的專業人纔,如企業管理、信息諮詢、科技研發、技術推廣、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金融保險、服務外包、旅游會展等信息密集型、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的發展,更加離不開高端人纔,尤其是領軍型、管理型、復合型人纔的支橕。